第811部分(2 / 4)

證明,傳統冷兵器向熱兵器過度,可謂是歷史的必然。

二世為人的沈默,自然不懷疑這一點。然而他十分困惑的是,為何熱兵器使用率在五成以上的明軍,會慘敗於使用弓箭長矛的後金騎兵手中呢?

直到逐漸的瞭解大明的軍備,又與同時代西方的火器相比較後,沈默才漸漸明白,這條規律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大明本身……由冷兵器向熱兵器的過度,不只是戰爭武器本身的進化,更離不開科學和工業的發展。毫無疑問,沒有物理學的支援,沒有精確到毫米的標準化生產,根本製造不出一支合格的槍械,自然也無法在戰場上大展神威了。

這在南洋公司光復馬尼拉一戰中,體現的尤為明顯。當時,數百訓練有素的大明兵丁,在小野水王的帶領下,以絕對的人數優勢衝擊西班牙的總督府。卻被對方几十條槍死死擋住。透過戰後的報告發現,在攻破碉堡以前,雙方的死傷比是一比三十,這種恐怖的火槍殺傷力,是大明神機營也無法造成的。

究其原因,除了西班牙人訓練有素,射術高超外,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所用的火繩槍,質量遠勝於大明的槍械!

後來,沈默將繳獲的槍械,撥了一半送到新成立的兵工總廠,讓那些眼高於頂的工匠自己試用比較。一個月後,沈默再次出現在兵工總廠時,他們終於低下了高傲的頭,毫無疑問,比起大明自己生產的鳥銃來,這些火繩槍不會炸膛,不至於出現大明士兵開槍時戰戰兢兢,把頭使勁偏向一邊,唯恐把自己半邊臉炸糊了的情形;而且槍管也沒有前粗後細、內壁更沒有坑坑窪窪,射出去的彈丸自然精度大增,自然可以贏得射手的信賴,然後才談得上勤加練習,提高射術了。

當沈默告訴他們,這些槍械,並不是什麼西班牙王室近衛專用,而是遠離本土幾萬裡的海外藩屬所持之兵器,那些工匠終於放下了泱泱天朝的架子,不再拒絕改變生產工藝了。於是沈默派出從歐洲重金挖來的專家和技師,從槍械的物理學原理,到標準化生產的必要性,給他們從頭講起。

一切創意必須要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像之前兵仗局為了顯示奇思妙想,憑空搗鼓出的那些五花八門的火器,作為民間耍把式可以,但要想在戰場上成為士兵的武器,純粹是草菅人命!

落後就要捱打!比落後更可怕的是,明明落後了還不承認!沈默要求兵工總廠必須摒棄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踏踏實實跟歐洲的專家學好基礎,從仿製開始,造出真正合格的槍械。

而且他還廢除了原先一個工匠製作整條槍的歷史,引入了分工協作和流水化生產,並制定了標準化表,哪個環節出問題,負責哪個環節的人就要受到懲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使生產出的部件達標,沈默還費盡心思的幫他們尋找更好的生產工具。令他喜出望外的是,在工商業大發展的刺激下,東南已經有了用畜力和水力帶動的車床、銑床和磨床……這是歐洲也沒有的先進工具。雖然遠遠不能與蒸汽時代的機床相比,但透過銑削、摩削的部件,顯然比手工打磨的又快又好,無疑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的合格率。

中國人本身就是聰明無比,只要師傅領進門,很快就可以超越老師傅……大明的工匠畢竟有天朝上國的驕傲,豈能容忍被西夷人處處壓一頭?挖空心思也要造出,比歐洲人更好的槍來。雖然因為基礎科學薄弱,一時也不可能在結構上有什麼革命性創新,但不妨礙他們從別處想辦法。只要能提高射速和精確度,管它是用什麼法子了。

很快他們便發現,最容易改進的地方,就是繁瑣的裝填過程了。先看歐洲火繩槍兵每開一槍的步驟來說。首先,每個士兵的腰間都有一條彈藥袋,上面掛著一排銅製的小金屬瓶,每一個小瓶裡面正好裝了一回射擊時用的火藥,這樣可以避免戰場緊張,用錯藥量。另外還有個皮袋子,裝著鉛製的彈丸,以及一個尖嘴的鐵皮盒,裡面裝著發射藥。

預備射擊時,先將火槍槍口朝上立起來,用鐵皮盒向引藥倉中,注入用於一回射擊的火藥,合上引藥鍋蓋。然後擰開裝發射藥的小瓶,將發射藥從槍口倒入,再將彈丸送進去。用槍通條槍膛,搗實彈丸和發射藥,聽到‘咔咔’的聲響就知道彈丸被固定住了。

這時,再把點燃的火繩固定在火繩夾上,由於此時引藥鍋蓋是關上的,所以不用擔心火繩的火星引燃引藥造成走火。便可以在瞄準後扣動扳機,火繩落下的同時,引藥鍋蓋開啟,引藥點燃發射藥,彈丸發射……

顯然,如果能把彈丸、火藥、發射藥整合在一起,便可大大簡化步驟。而這對大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