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雖然背井離鄉,很多是以俘虜的身份來到這裡,但因為蒙古雖有君臣上下,卻無政府胥吏,干戈之暇,任其逐水草畜牧自便。除了每年要繳納一定的糧食和牧草外,其他別無差役,因此反而安居樂業,不但來了的不想走,還yin國內的鄉親舉村來投。結果原本的草原地帶出現了‘開良田千頃’、‘村連數百’的奇異景象,甚至出現了最初的城市雛形——板升,成為他重要的後勤基地。
而在這個過程中,白蓮教也在板升居民中蓬勃發展起來,幾乎家家信教,而其教主蕭芹,護法丘富、趙全等人,也獲得了俺答的信任,逐漸成為各個‘板升’的領主。作為漢人,他們沒有蒙古人對於王室正統的敬畏,他們所考慮的,僅僅是如何讓他獲得更高的地位,好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利益
當俺答結束對青海歷時數年的征討,回到自己的大本營時,便看到一座真正的城市——大板升城,拔地而起,不但有著碉堡、城牆、民居,還有著有‘八大樓閣’和華麗的宮殿。原來他的兒子們,在趙全等人的建議下,調集板升地區的蒙漢民眾,仿照元大都的樣式,為他建造了一座都城。
面對著迷惑不解的俺答汗,幾個臺吉,以及蕭芹、趙全等人跪了下去,齊聲道:“請大汗建號稱帝”
稱帝那就意味著,建立一個由自己完全統治的國家,與在遼東的北元汗廷徹底決裂自己就不再是勞什子‘濟農’了,而是一個真正的可汗
是的,他現在還不是真正的可汗,因為他不是達延汗的嫡孫,即使實力再強,他的身份也依然是全蒙古的‘濟農’……也就是副汗。而蒙古可汗的位子只屬於他的堂孫,土蠻部的札薩克圖汗——儘管後者的王庭已經被他趕到察哈爾、遼東一代。可人家是達延汗的嫡系血脈,草原的共主所有人公認的可汗
曾經,俺答的父親,趁著兄長早逝,搶奪過一陣汗位,但等侄子一成年,又在全草原的反對聲中,不得不把汗位讓給了人家,灰溜溜的回到了右翼,不久便窩囊死了。這個教訓讓俺答記憶深刻,所以即使已經不把札薩克圖汗放在眼裡,他也不敢貿然行事,他知道自己不能應付所有人的反對、
但就這樣放棄嗎?自己幾十年來東征西殺,拓地萬里,是為了什麼?不就是要完成父親未了的心願麼?
俺答汗沒有給出答案,但他住進了大板升城,並給它起了個蒙古名字,叫‘呼和浩特’,意思是‘青色的城市’,並命令各部首領都將汗帳搬進呼和浩特,按時向他朝拜。
城市的出現,為蒙古各部帶來了更緊密的聯絡,可要維持這樣的城市,使其不斷的發展壯大,進而擴充自己的經濟實力,實現自己的可汗夢,就得有穩定的鐵器、種子以及其他物資的來源。這些靠戰爭是無法滿足的,只能透過互市解決。所以俺答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開邊互市。
恰恰這時候,那個寧肯眼看畿輔被攪得滿目瘡痍,也始終不願意開啟互市的嘉靖皇帝去了,現在的明國皇帝,換成了他的兒子,據說是個溫順平庸的年輕人。俺答渴望趁其立足未穩,以泰山壓頂之勢,讓明朝徹底屈服所以才傾巢出動,希望畢其功於一役。
此外,他還有另一層打算,所以極力邀請札薩克圖汗出兵,雙方從東西兩線侵掠大明。後者果然應允,親率土蠻部三萬大軍,從遼東入侵大明。這樣就在蒙古各部眼中,形成了雙雄並進的局面,只要自己能在這次表現卓越,把土蠻部比得灰頭土臉,孰強孰弱大家都看在眼裡。這樣日後自己獨建汗庭,阻力肯定會小很多。
是的,他今年已經六十歲了,這對常年經歷風霜的蒙古人來說,已經是高壽,所以沒有耐性等太久了。
~~~~~~~~~~~~~~~~~~~~~~~~~~~~~~~~~~~~~~~~~~
正沉浸在幻想的世界中,俺答突然聽到外面的樂聲戛然而止,緊接著響起警號聲,然後便是一片人慌馬亂。
“大汗,我們遇襲了”一名千夫長急匆匆闖進大帳:“他們趁著我們戒備疏鬆,潛入營中四處放火”
“什麼?”俺答霍得站起身,但很快鎮定下來,重新坐下道:“慌什麼百里之內沒有明軍主力,肯定只是小股奸細而已”他對自己的斥候十分有信心。
大汗的自信,讓汗帳中的眾人也很快鎮定下來。
誰知還未等下令,又一個千夫長闖進門,面色惶急道:“大大大事,不好了……馬王爺來了”
“慌什麼”辛愛黃臺吉一把抓住他的領子道:“什麼馬王爺,都消失十年了,難道詐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