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仕宦家庭的子弟來說,左右逢源似乎成了一種本能,當初嚴嵩和李就鬥得正凶的時候,王抒與李就結為死黨,他的兒子王世貞卻與嚴世蕃關係不錯,雖然不是直接關係,但他是景王府的講官,嚴世蕃又常與景王走動,所以他倆時常見面,雖然沒有深交,卻也能說得上話。
當然,如果王世貞願意奉迎,兩人的關係百分百遠不止於此,事實上,嚴世蕃十分希望結交這位文壇巨匠,以改善自己臭不可聞的名聲,但王世貞畢竟不同於那惹卿趙文華那收不要臉的,他有良知、分是非,之所以與嚴世蕃相交,不過是為家族考慮罷了”這種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智慧,實在不是什麼稀奇玩意兒,但又無比好使。所以王腎沒有跟著李就倒聳,只是調任蔽遼總督,去給北京看大門,但在與嚴嵩當面鑼,對面鼓後,還能得到這樣的結果,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如果不出意外,王家父子的幸福生活將這樣穩穩的繼續下去。然而因為一個人的死,一切都改變了。
那人就是冒死上書,拖山有膽的楊繼盛!他自上書後,熬過了常人難以禁受的酷刑,在陰冷潮溼的牢房裡,頑強的又撐了三年。三年裡,嚴黨加緊審問,也沒審出什麼有用的東西來,反倒是他堅貞不屈的舉動,感動了越來越多的人。
同情他的官員漸漸多起來,私下常為揚繼盛的遭遇感嘆,說此公是天下義士,不該死在這一場云云。但懾於嚴黨的淫威,人人敢怒不敢言,也沒人敢去探視楊繼盛。
但有個人是例外,他就是王世貞。
王世貞與楊繼盛張居正,李春芳,殷士瞧這些人,都是嘉靖二十六年的同科進士,這一科錄取的人才質量之高,恐怕要在大明朝的科舉史上,排在第二了。
這一科的司年相互幫襯,暗中經營,十餘年間已經形成不小的實力,呼之欲出了,正是在這幫司年的私下運作下,楊繼盛的案子才能一拖就是三年多。
按照常識,拖一拖便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他們也正是打得這番主意,希望等時間久了,事情淡了,能把楊繼盛營救出來。
於是他們等了三年,這三年裡大家都不敢去探視楊繼盛,唯獨王世貞不懼,他不光多次探監,還四處尋醫問藥,煎好了給楊維盛送來,又給他送了許多書籍,讓楊繼盛可以熬過來。
三年後,他們商量著,火候應該到了,王世貞便前往嚴府拜偈嚴嵩道,現在京中人都說,楊繼盛乃是,天下義士”這樣的人殺之不祥。人言也是可畏,相公何不網開一面,救出繼盛,否則貽諸萬世,也為我公不取哩二”
他這話說的很有藝術,讓嚴嵩頗為意動,便慨然答應道,“我亦憐他忠誠,當替他代奏皇上,恕他一點便是。”王世貞聽了嚴閣老的話,便千恩萬謝而出,回去等著訊息了。
嚴嵩已經老邁,腦子愈發遲鈍,凡事都要跟兒子商量,唯恐有什麼差池。當嚴世蕃聽了王世貞的請求,對他斬釘截鐵道,“不殺繼盛,何有寧日?殺了他才能太平!”嚴嵩遲疑半晌,還是猶豫不決”他雖然老了,眼光卻沒退化,已經察覺到楊繼盛是個不該殺的人物,因為他知道有句老話叫眾怒難犯!現在要求釋放楊繼盛的呼聲越來越高,嚴閣老不得不考慮,一旦殺死楊繼盛,會引起多大的反感、甚至是反抗。
於是他對兒子道,“你也單圖一時快活,不管著日後呢。”嚴世蕃道,“有道是偏聽則暗,兼聽則明,父親若拿不定注意,何不跟別人商酷一下?”嚴嵩一想也是,便道,“你去把胡植,那恐卿換來,我問問他倆,何如?”嚴世蕃領命而去,即至那憋卿宅中按說他那麼大牌,對部憋卿向來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現在肯屈尊親去請他,自然是有話要交代。
把跟乃父的對話說與端怒卿分說,鬱憋卿道,“這便叫作養虎貽患。乾爹他縝密一生,今反有此遲疑,殊不可解。”嚴世蕃哂笑一聲道,“他老人家人老了,心也軟了。我也是這般意見,他卻偏讓我叫你和胡植過去商量。”部怒卿想一想,道,“老胡怕也不贊成!我去邀他一同去見乾爹,勸勸他老人家。”當下令家人去招胡植胡植與嗯卿司出入嚴門,都是乾兒子系列,自然聞召即至。
有道是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彼此會敘之後,談及楊繼盛的問題,胡某人也是司一見解,三人便一起來見嚴嵩,七嘴八舌的勸他,不能放過楊繼盛,道,“此人要是得活,日後誰還忌憚閣老的威嚴,怕是那些陰四都要學此獠盤取負名一故意犯上丫,閣老定將從此剎外煩而且說得人多了,眾口銅金,還不定真能顛倒黑白呢。”嚴嵩聽到一個兒子,兩個乾兒子都這樣說,便覺著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