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2 / 4)

小說:上古秘史 作者:隨便看看

湊巧連日閒談,正在稱頌帝堯的功德,季狸看見此石,忽然倡議道:“如今水土平治,華夏安寧,都是帝德之所致。我們何妨在此石上刻幾句頌詞,以作紀念呢?”文命聽了,頗以為然。於是就撰了一篇頌詞刻在石中。可惜那個字跡文義,沒有人能辨得出了。

正在刻石時,忽見一隻皂鶴橫空而過,頂紅如丹,毛羽純黑,但是射著斜陽之處,又復金光燦然。大家都嘆異道:“這真是仙鶴了。”繇餘道:“此地是廣成子修道之地,此鶴也是廣成子所養。我們跟著夫人常看見他騎了這鶴而來,所以我們都認識的。”聵□道:“鶴色純白,現在他是皂鶴,頗覺少見。

”伯益道:“某聞鶴的顏色只有黑白二種,而無青黃二色。因為鶴這種禽類,是因金氣、依火精以自養,木土之氣不表於外的原故。金之數九,火之數七,所以它七年一小變,十六年大變,一百六十年而變止,一千六百年而形體定。飲而不食,與鳳凰同群。這仙鶴恐怕總在千年以上了。”文命道:“廣成子是仙人,他所養的鶴可以供坐騎,恐怕不止一千年呢!”眾人談談說說,石已刻好。大眾看了一遍,隨即下山,向東南而行。

到了大河沿岸,文命頗關心於這條河的利害,就向眾人道:“我們就循著此河回去吧。”於是沿河而走。到了白于山,大家回想從前在此幾乎被相柳所吞噬,不禁感慨系之。又北面望那陽紆大澤,覺得大部已乾涸見底,只有當中一道長流蜿蜒向東北流去。文命等正在那裡追想從前河伯在此設宴贈物的故事,忽見前面水波動漾,彷彿有人走來。大家猜不要又是河伯吧?哪知仔細一看,並不是河伯,卻是別一個人。其面甚白,兩手捧著一物,半身露出水面,彷彿甚長,衝波踏浪而來。漸漸近岸,看見文命,忙躬身行禮叫道:“崇伯到此,某有一物奉獻,請賞收吧。”說著,兩手捧物,高高擎起,卻不登岸。

文命答禮之後,欲待去接,無奈岸上水中,相離過遠。早有鴻濛氏飛身入水,到那人身邊,接了物件,翻身上岸,遞與文命。文命不便就看,忙向那人道謝,並問其姓名及神爵。那人道:“某是此河之精,並無姓名。崇伯治水,功侔天地,凡百神靈,俱應效順。某自慚微末,無可申獻,特奉上河圖一個,凡寰瀛之內的一切大略都已載在上面。或許於崇伯稍稍有點裨益,亦聊表某區區微忱而已!”文命聽了,又再三稱謝,那河精入水而隱。

伯益道:“他是神靈,既來謁見,何不登岸?甚為可怪!

”鴻濛氏道:“某剛才到他身畔,看見他下截身子還是魚,哪裡能登岸呢?”眾人聽了,方始恍然。文命將河圖展開一看,但見九州之中,山川形勢,脈絡分明,纖悉畢載,與上次河伯所贈的大同小異,不過這個盡是綠字罷了。文命知是異寶,就和河伯所贈的圖,放在一起,謹敬收藏。一面率眾沿河回都,按下不表。

且說太尉舜自從攝政之後,舉文命治理洪水,兗、冀、青、徐、豫等州逐漸平定。他就想趁此籌劃一個統一天下之法。因為那時萬國林立,大率各自為政,又加以洪水數十年,天子諸侯各各自救不暇,又且交通隔絕,更無聯絡統一之可能。現在既用中央政府之力,將各州逐漸平定,那麼中央政府之功德已被於各州。而各州跋扈強梁之諸侯,如共工、三苗之類,亦逐漸剪除。這時各州各國對於中央既感戴欽佩,而又怕不順之誅,所以趁此籌劃一個統一之法,真是千載一時之機會。太尉舜與各臣僚就籌劃了六條方法。

第一條是分別等級。就現時所有之國,考察它的實力,分為五等:第一等公,第二等是侯,第三等是伯,第四等是於是男,第五等是附庸。實力的標準,大概以土地之大小為斷。最大百里,次七十里,再次五十里,或以下。

第二條是頒發符信。這一條的意思就是將所有各國的君主統統重新由中央政府任命過的意思。因為當時各國的君主或由傳襲而來,或由人民擁戴而起,或由豪雄黠傑的人自立而得。

本來與中央政府並不發生什麼關係,所以忽而歸附,忽而脫離,非常靠不祝現在由中央政府頒發符信,那麼有符信的才可以算正式之國。沒有符信的,當然不能算正式之國。這麼一來,各國為名譽關係,為體面關係,自然爭先以得到中央政府所頒發之符信為榮。既然受了符信,那麼對於中央政府就彷彿訂定了契約,無形之中,已發生一種統率的關係。雖然要脫離背叛,其勢亦有所為難,這就是太尉舜想出這條來的意思。至於符信呢,亦分為五種,因為都是玉做的,所以亦叫作瑞。瑞者,信也。三種是長形,總名叫圭。第一種是桓圭,桓就是房屋中桓楹之桓,四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