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掌櫃低聲道:“找人看過,都是真正的宣德年制!”
吳天緣沒有說話,拿下銅爐,問道:“您這是想出?”
“嘿嘿,最近手頭緊,生意不好做。吳老闆是土豪,有興趣沒?”
琉璃廠都知道吳天緣是有錢人,有好東西最近都找他出手,今天這三個可是寶貝。
“什麼價?”
“三個五千萬,正宗宣德爐,不虧!”
吳天緣哈哈大笑道:“五千萬要是三個正宗宣德爐是不虧,不過您這不真!”
“什麼?”劉掌櫃一驚,趕緊反駁道:“這話不能亂說!我找很多人看過,這皮色……”
吳天緣擺擺手,輕聲道:“稍安勿躁,聽我說完!”
“我說的不真不是說銅爐是現代仿品!的確是明代宣德爐無疑,不過不是宣德皇帝親自監督的那一批稀世珍品。”
“這?”劉掌櫃有些遲疑,他自然知道宣德爐名氣太大,歷朝歷代都有仿品,不過吳天緣為什麼這麼肯定自己的不是最珍貴的那一批?
“您先看看這個!”
吳天緣轉身拿出吳邦佐的宣德爐圖譜,讓劉掌櫃看。好一會他長嘆一口氣道:“果然是吳邦佐後仿的宣德爐,不是宣德三年的珍品!”
宣德爐,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參與設計監造的銅香爐,簡稱“宣爐”。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風磨銅鑄成的銅器。為了製作出精品的銅爐,在朱瞻基的親自督促下,整個製作過程。
宣德爐最妙在色,其色內融,從黯淡中發奇光。史料記載有四十多種色澤,為世人鍾愛,其色的名稱很多。例如紫帶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黃象藏經紙的,叫藏經色;黑白帶紅淡黃色的,叫褐色;白黃帶紅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
明朝萬曆年間大鑒賞家、收藏家、畫家項元汴說:“宣爐之妙,在寶色內涵珠光,外現澹澹穆穆。”
這批紅銅共鑄造出3000座香爐,以後再也沒有出品,宣德帝見到這批自己親自過問的香爐,每隻均大氣異常,寶光四射,很有成就感。
把其絕大部分陳設在宮廷的各個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賞賜和分發給了皇親國戚。這些宣德爐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見其形,經過數百年的風風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鑄造的銅香爐稀世罕見。
劉掌櫃感嘆道:“從明代宣德年間到民國,古玩商仿製宣德爐活動從未間斷。就在宣德爐停止製造後,部分主管司鑄之事的官員,召集原來鑄爐工匠,依照宣德爐的圖紙和工藝程式進行仿造。這些經過精心鑄造的仿品可與真品媲美,專家權威也無法辨別,至今國內各大博物館內收藏的許多宣德爐,沒有一件能被眾多鑑定家公認為是真正的宣德爐,鑑別真假宣德爐已成為中國考古學中的“懸案”之一。”
“這就是當時吳邦佐造的宣德爐,他是高手巧匠,也是冶煉、鑄造宣德爐的督造官,還是爐式、款式、色種的設計者。後來為宮廷的宗廟社堂,鑄造了大批銅器,同時還私鑄銅爐出售,皆精妙絕倫,為世人十分珍貴。”
吳天緣故意把玩著一個銅爐笑道:“所以您這三個絕對都是明代宣德爐,但我認為不是宣德三年的那一批,根據我發現的這本吳邦佐編撰的銅爐譜,再對照這個的紋飾,是不是一樣?”
劉掌櫃按照吳天緣所指的地方,仔細對照了一遍,果然一模一樣,看來自己的確不是宣德三年的那一批。
看見劉掌櫃失望的樣子,吳天緣安慰道:“就算不是宣德三年,吳邦佐宣德爐已經是難得一見。故宮都藏有吳邦佐款象耳三足銅爐,周身呈墨綠色,無紋飾,宛然似一道釉宋窯瓷器,光彩照人,鑄作精工。另一件銅嵌金片獸耳瓶,銅色青紅純正,通體嵌金片,肩部有雙獸活環耳,底刻剔地陽文“吳邦佐督造”款。這三件銅器,皆為邦佐鑄銅的代表作。”
“今天真是開了眼!吳老闆果然不愧為鑑定高手,就連這麼珍貴的爐譜都有,那您看?”
“這樣吧,您的寶貝是好東西,我也想要,明人不說暗話,我最多能出九百萬,三個!”
劉掌櫃一陣猶豫,五千萬宣德三年是不虧!不過自己的是吳邦佐後仿,存世量還是有一些,前年拍賣的幾個都是兩百多萬成交,吳天緣這個價錢也算公道。
“好,是您的了!”
錢貨兩清,吳天緣送走劉掌櫃,心裡一陣狂喜,暗道:“哈哈,又撿漏了!九百萬買到兩個宣德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