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儘管其傾盡所囊,也僅是杯水車薪,沒有能力全部“收養”這些中國瓷器。為不使中國陶瓷再度顛沛流離、含屈受辱,當時的權宜之計,只能是為這些流失他鄉的中國瓷器找一個“善待的婆家”。
同時為提升西方藏界對中國悠久文化的瞭解和中國瓷器的賞識水平,仇焱之除苦心積慮撰稿之外,還不懈奔波遊說於歐美各大博物館、基金會、知名收藏團體和富商之間。
聞名遐邇的大維德基金會、瑞典國王古斯塔烏?阿道爾夫、上海博物館等,讓人眼饞的中國古陶瓷精品中,有許多為仇焱之的昔日“月老”或“捐贈”之物。
“仇老是難得的愛國人物,一輩子為了回流國寶奔走相告,我十分佩服!”
吳天緣突然看見這些瓷器,想起民國時候幾位真正的收藏大家,最後都是把畢生的國寶捐贈給國家。特別是張伯駒先生,自己被綁架之時也不讓家人賣一件藏品,最後全部捐贈,那時候的收藏家才是高風亮節。
“這是宣德爐?”
吳天緣檢查完明青花,又拿起一件銅爐,一看底款,只有一個宣字!
“真品無疑!”吳天緣吸收完濃郁的能量,興奮的把玩著難得一見的宣德爐。又發現一本銅爐圖譜,明代吳邦佐編寫的宣德鼎彝譜。
“還有大齊通寶?金代崇慶通寶折二?”
吳天緣又發現兩個古幣,竟然都是珍品,特別是大齊通寶,和庫平一樣,現在國內也是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