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藏家心得(1 / 2)

小說:黃金耳 作者:雅玩居士

“我這裡收藏大概可分為四部分,以abcd加以編號整理。a類是高古,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宋遼金元;b類是青花瓷器,從元青花到明清的青花瓷器,其中元青花有27件,明代青花比較多,主要是永樂、宣德這些早期的,一直到成化;c類是明清彩瓷器;d類是明清單色釉瓷器。全部加起來也只幾百件而已。”

“天民樓的收藏重點是明清官窯。明代官窯到萬曆以後就非常糟糕,很多官窯停燒了或由民窯來燒,叫“官搭民燒”。到天啟、崇禎時,基本就沒有,很多寫著“天啟年制”的東西都非常粗糙,所以我們過去到萬曆以後就不收了。”

葛老熱情的開始介紹藏品,讓吳天緣上手研究,他也很好奇葉老嘴裡的如此年輕的高手是什麼水平?

“這是我收藏的一些清三代官窯,有青花,有彩瓷,您老看看。”

吳天緣拿出自己的照片,和葛老交流著,難得有機會接觸大藏家,對以後自己的審美有巨大提升。

“這?”

葛老吃驚道:“雖然你只有六件,但每一件都是最有代表性的官窯重器!你小子眼光真好!”

葛老對吳天緣刮目相看,收藏錢是一方面,但個人眼光和審美更重要。一看吳天緣的藏品,就知道他自己的內涵和修養,每一件都是重器中的重器。

“我們之所以會選擇元明青花,也是因為當時香港普遍喜歡這類瓷器。當時天民樓的東西其實並不多。1987年第一次在香港藝術館辦展覽時,我們也只展出了163件,其中有幾件彩瓷還是找其他藏家借的。”

葛老笑道:“我現在每年多多少少都會買,每次拍賣都去,但基本上都是查漏補缺。我只買不賣,財力有限,沒法跟那些能動輒出幾個億的有錢人相比,我們還是缺很多東西,像一些我們以前沒有意識到這個時期原來也這麼重要的,現在都在慢慢補充。”

“我收藏有一件明成化青花內外纏枝花卉紋宮碗,裡外都有花紋,上次拍了一個,要一億多港元。當然我這個買得早,沒有那麼貴,但也不便宜。”

葛老小心的拿出一個小碗,放在桌子上讓吳天緣上手研究。

“這個碗比一般的要精細很多,像它這樣的花紋並不少見,但其他的很多都是直接平塗,而它的葉子、花都留了一個白邊。像這樣的東西全世界就沒有幾件,更不要說像我這個這樣精細和完整。這是這裡公認比較重要的一件。”

“還有一件是永樂青花十六子碗,有人認為這件可能是所有青花瓷器裡最好的一件。曾經有位日本行家,三代都是做古董,他說青花瓷器能做到這樣的還沒見過。”

“畢竟畫人物跟花卉圖案完全是兩碼事,這件東西描繪的是十六個小孩在做遊戲。用小孩做紋飾,從宋代就有,但大多是一個兩個。出現十六個小孩做各種遊戲,過去說是宣德以後才有,但其實永樂就有了,但不多見,而這件在永樂中又是最早的。”

吳天緣趁著難得的機會,儘量多吸收明代能量,然後跟葛老交流著,不斷學習大藏家的心得。

“現在拍賣場突然冒出一件好東西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必須要考慮是怎麼回事?比如說1930年代或者更早,在一些重要展覽會上展出過,或某本書上就已經有過記載,這就誰都沒話說了。像我們這件永樂十六子,在好幾本書上都有。”

“還有一種情況,雖然從未露面,但它的流傳經歷相對比較靠譜。比如有的法國人祖上曾參加過八國聯軍到過故宮,那他拿出來的東西,你可以相信。有的則完全是亂編,故事很生動,但經不起推敲。”

“這些故事一定要仔細核實,必須確確實實有這回事才能相信,即便是書上曾記載過。現在也有人在書上做手腳,所以必須特別小心。如果沒有這種來歷,我覺得對文物的斷代必須要有四方面的依據:一、可靠的文獻記載;二、確切紀年的墓葬出土的實物標本;三、古代遺址;四、窯址。這四個方面哪怕只一兩項確實可靠,就可下結淪。”

“以前的收藏家和現在的收藏家,心態上有點不一樣,出發點也不同。有多餘的錢,看到喜歡的東西買來自己玩的人,過去香港稱之為“玩家”,以此做買賣的叫“行家”。”

“行家和玩家涇渭分明,行家想的是,這個東西我買了以後,轉手能賣多少。玩家想的是什麼東西好玩,自己喜歡。現在又出現一種叫“炒家”,他們比行家還厲害,都是土豪,過去他們炒股票、房地產,現在就來炒古董。”

葛老長嘆道:“對於收藏家來說,賣東西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