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還有很多國外的寶貝。”
王大剛解釋道:“這是我來的第三年,前兩年就發現不少好東西,比如歐洲的油畫、雕塑、金銀器、傢俱等。要是眼光好,真有撿漏的機會。”
“那真要看看眼界,到時候好好轉轉。”
吳天緣一聽,有外國的古玩,正好,聽聽有漏沒?
“30年前中國沒有收藏市場;20年前還處於學習階段;近十多年來開始成熟。”
說起七八年前創辦古玩展的初衷,翟健民笑道:“其實也是順勢而為,不少歐美、日本的古董商找上門,想接觸中國藏家,海外古玩也越來越多回流香港和內地。”
“今年國際古玩展的參展商比去年增加一半,多達80家,當中歐洲展商增幅顯著。我1988年在香港荷里活道開設永寶齋,20年前只做香港和外國人生意,現在內地客人佔近六成。”
翟建民感嘆道:“兩三年前我認為中國內地買家多、藏家少。有些人恨不得今天買到,明天就能賺錢,剛在手裡兩年就要拋,好像賣股票一樣。”
“現在真正接觸到國內藏家以後,特別是馬老和歐陽老爺子,還有新晉的財富權貴,特別是你小子!”
翟建民確定道:“中國藏家也不少!你們在不斷地學習,整體處於慢慢成熟的階段。對藏品有認識,有知識積累,水平和審美也越來越高,以後肯定是市場的主流。”
遇見吳天緣對翟建民衝擊很大,他一直認為國內收藏家水平不高,投資心態重,沒有真正的收藏大家。
這次見了一批有代表性的藏家,前輩有馬定祥和歐陽老爺子,中間有胡建民和馬運等商界鉅子,後輩就是眼前的吳天緣。二十出頭,眼力和運氣無敵好,手裡都是重器,自己入行四十多年,第一次感覺到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要被拍死在沙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