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撿外國的漏(1 / 2)

小說:黃金耳 作者:雅玩居士

“柳叔你要來香港古玩展?對,我也在,好,後天見。”

吳天緣給柳華生打電話,原來他也是臨時收到邀請,要來這裡做茶道展示,正好見面。

“你竟然認識大阪的柳華生?”翟建民吃驚道。

“他女兒柳美子是我的助理,你說我認識不?”

翟建民越來越看不透這個小子,人脈真深厚,自己託了很多關係才能請到這個炙手可熱的茶道大師。

“早知道就讓你出手,費了我半天功夫和人情,哎!”

三個人邊聊邊走進會場,好多工作人員忙碌著,大後天才正式開展,裡面都是內部人和古玩商。

“你們兩個先轉轉,我去給手下交代一下,一會去找你們。”

王大剛帶著吳天緣先轉轉,他也是老熟客,不少香港的行家也熟,反正沒有外人,看東西更方便。

“真羨慕老弟你,有自己的博物館!我玩收藏也小三十年,到現在也沒你一半精到!”

王大剛上次看完天緣的展品,回去很是無奈,自己也算明星,收藏更是玩了三十年,一看手裡的東西?哎,真是寒心!

“我也喜歡瓷器和書畫,手裡壓軸的也就是個乾隆官窯青花瓶,當年也是花好幾百萬拍下。結果看你的收藏,真是……”

吳天緣看著王大剛喪氣的樣子,安慰道:“這些都是緣分,有時候跟錢沒有關係,老哥也是資深藏家,手裡肯定有自己的收藏體系和特色。要是不嫌棄找時間也放在天緣展覽一下,以你的名氣,絕對轟動。”

“好,我也有這個想法,我這輩子是弄不成博物館,等你的正式對外開放,我也弄個展廳,讓寶貝們亮亮相,也算沒白玩這一輩子!”

王大剛很高興,天緣的水平太高,現在就這樣,過幾天還不更厲害?自己的藏品要是能展覽,也算對有個交代。

吳天緣理解藏家的心理,不管是為了面子還是虛榮心,花巨資和精力建立起收藏體系,最後無人問津誰願意?

但公立博物館很難辦私人展覽,私人博物館水平不高,大藏家又看不上。而天緣博物館很合適,水平高,硬體條件好,吳天緣人也爽快,所以無論是胡建民那種土豪藏家,還是王大剛這種資深藏家,這個平臺最合適。

京城的觀復地理位置偏遠,而且藏品也多,沒有大多地方可供展示。劉一謙的龍在上海,胡建民馬運他們都是商界頂級人物,誰也拉不下面子去求他,算來算去還真只有天緣博物館合適。

第一吳天緣是古玩行的人,和商界沒有什麼交集和貓膩,背景和人品都乾淨。二人眼光毒,運氣更是逆天,雖然現在天緣藏品不多,他們都有信心,用不了幾年就能發展壯大,到時候名揚四海。

“這裡是荷蘭的幾個行家,他們的雕塑和金銀器很不錯,價格不高,也算藝術品。”

兩個邊聊邊轉,吳天緣發現外國對藝術品劃分沒有中國那麼細緻,只要是有年代的老東西,都有價值。當然價值高低也取決於工藝和作者,大師的作品也是天價。

吳天緣一路走來,聽了不少古玩的聲音,逐漸對外國藝術品有了基本的認識。所謂隔行如隔山,玩瓷器不一定懂字畫,更何況是完全不同的歷史差異和文化審美區別,雖然國內精通外國藝術品的人很少。

油畫不用說,是天價的代名詞。然後是雕塑和傢俱,金銀器、錢幣郵票也是收藏的重要門類。

吳天緣一路走來,發現國際古玩展很是名副其實,三分之二都是外國古玩商。每一個小展廳都有各種門類的古玩,有的是專題,有的是五花八門,什麼都有。

“這裡也可以淘寶,很多老闆都懂中文,甚至可以討價還價。”

王大剛笑道:“現在國內市場大,很多外國人都看好內地發展,大量的寶貝開始回流,這是件好事。”

吳天緣饒有興趣的開始聽,看看有沒有漏,說實話他對外國古玩行情知之甚少,除了梵高、莫奈那種頂級大師以外,別人的價值還真不清楚。

“這是小提琴?”

吳天緣走到一個展廳,這裡竟然擺了幾十個小提琴?很是好奇,走進去轉轉。

“這是?”

突然他聽見一個聲音,用手交流以後,看了看下面的標籤,斯特拉迪瓦1754年作品?

他用英語簡單和老闆聊了幾句,原來這裡的藏品都是私人收藏,可以當場交易。

“好,信你一次!”

吳天緣一番討價還價後,以五萬美金買下一把小提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