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可不會累!”
“溫柔鄉里哪個兒郎敢言累?”
坐在軟榻上,烤著香炭火,盤著腿的朱樉,滿臉的自信,搖擺著身子瞧著大侄子。
朱允熥落了屁股,湊到一旁,伸出雙手離著炭盆近一些,隨著火烤慢慢的搓著雙手的手心手背。
“您是心疼侄兒,怎不是讓您受累?”
朱樉哼哼了兩聲:“算你知曉,這幫浙江道的官員忒是黑心,拿個不知從何處來的娘們,便要禍禍了咱家侄兒?二叔替你擔著!”
朱允熥笑笑,擠著眉道:“其實也怪不到他們,都是侄兒在前頭頻頻暗示,他們才將人給送過來的……”
朱樉一愣,側著身子皺著眉頭,臉色逐漸的彆扭起來。
“你小子又在想什麼壞心思?別說你小子是覺得二叔我寒冬臘月陪你出來,心中有愧,所以弄個女人給你二叔暖床。”
“倒也有這個想法……”朱允熥說了一嘴,見老二叔已經瞪了眼,趕忙轉口道:“其實也沒什麼,就是讓他們猜不透咱的心思,他們不知道下一步會如何,他們會慌張。只要一慌,便會出亂子,除了亂子二叔才好辦事。”
朱樉趕忙揮手,滿臉的不情願:“你可別說咱,該辦什麼事,怎麼去辦,你說了算。”
朱允熥卻是忽的齜著牙縮回雙手,夾在懷裡。
忙著說話,他一時忘了自己還在烤著火。
只是還不等他吃痛,便已經是緊鎖眉頭看向面前燒的通紅的火盆。
火盆裡是官府和權貴們才能用得起的香炭。
無煙、燃燒則有香氣飄散。
朱樉皺著眉招招手,候在一旁的親兵便趕忙取了藥膏送過來,要為皇太孫塗抹。
朱允熥卻是搖頭拒絕。
他望著那火盆中的炭火,在空氣的流動性下,一閃一滅的燃燒著。
轉過頭看向二叔朱樉。
“二叔,您和三叔在秦藩、晉藩的時候,轄地裡是不是多有涅石礦。”
朱樉有些不解為何他此時會提起這事,只是看著大侄子忍痛還要問這個事情。
他沉吟思索了片刻,才點頭道:“涅石礦自是有不少。”
朱允熥這才肯定的點著頭。
涅石就是後來煤炭。
作為一個重要的能源物資,中原對其開發是使用由來已久。
《山海經》五藏山經中就有記載,戰國時期“賁聞之山上多蒼玉,其中黃堊多涅石”。
西漢魏晉之時,便有了深達八丈的煤礦井,還有可容納百餘人的煤礦洞。
說起來漢文帝的內弟,當初窮困潦倒之時,也曾挖過煤。
而到了宋時,更是有著‘汴京城中數百萬家,盡仰石炭,無一燃薪者’的情況。
而到了如今,大明各處鐵礦冶煉之地,也大多是用煤炭作為燃料。
只是受制於開採技術,大多是露天礦和掩埋不深的煤礦,沒有達到整個中原社會都在使用其作為燃料的狀態。
整理著思緒,朱允熥的眼神卻是慢慢的深邃起來。
他想到了在遙遠的泰西,海峽對面,那遮天蔽日的烏雲,天空之中總是不停的酸雨。
他還想到了,因為解決開採效率問題,而由此產生的蒸汽機!
中原可能缺石油,但絕對不缺煤炭。
而就在朱允熥想著這些事情的時候,盤著腿的朱樉看著不發一言的大侄子,直以為這是撞邪了,不禁伸手在朱允熥眼前晃著。
“熥哥兒?”
朱允熥應了一聲,立馬是從軟榻上爬起來。
“紙筆!”
守在此處的秦藩親兵不知皇太孫這時候要紙筆是作甚,但還是立馬取來了紙筆。
朱樉這會兒也好奇的爬起來,走到了書桌前。
只見朱允熥已經提筆運墨。
“行文大明諸倭國鎮倭大軍。”
這是要給在倭國由李景隆統帥的鎮倭大軍發諭令!
朱樉的目光頓時一閃,不知不覺便已經是挪到了朱允熥的身後,踮著腳看他接下來要寫的東西。
只見朱允熥筆下不停,行筆猶如游龍走鳳。
“倭國目下南北不合,多有戰事發生,百姓必定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腹中無米,體無遮蔽。大明當行仁義,可與倭國南北商議,亦可自行開價,於倭國耗費錢鈔,解救陷入戰火為難之民,送回我朝。”
“大明監國皇太孫朱允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