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絕對正義,誰敢言不義?(1 / 3)

小說:大明嫡子 作者:肉絲米麵

仁,乃儒家之經典。

以仁為核心,中原在數千年的漫長歲月裡,構建起了一個相對公正的社會秩序。

師出有名,攜大義而伐之。

這是國家對戰爭的定義。

強如白起,便有不世之軍功,卻因為坑殺過多,而背上了一個殺神的名號。

這算不得一個好的名號。

內閣中,任何一個人用腳指頭都能想到。

當日京都城中,就沒有明軍想要去施救吉野家族和倭國天皇。更沒有任何裹挾百姓作亂的倭賊,也沒有什麼為了安定民心欲行遷徙的奏請。

東征大軍就是血淋淋的將整座京都城殺的只剩下不足八千順民。

然後,還要將這些倖存的人,發配到萬里之外的瓊州府去挖礦。

可是……

大明軍中的那幫莽夫,什麼時候竟然學會了滿嘴的仁義道德,送到朝廷來的說辭,竟然讓人挑不出半點的毛病。

景川侯曹震那句‘曹國公宅心仁厚’,不斷的迴盪在文官們的腦海之中。

如果將一座偌大的京都城殺的只剩下不足八千人,也能算得上是宅心仁厚的話,那現在內閣裡的所有人,都可以用在世聖人來形容了。

以戶部左侍郎、參知文淵閣而入列今日內閣捷報聽奏會議的夏原吉,卻是低著頭無奈的笑了笑。

旁人不知道,但他心中卻是清楚。

那個牛大富在內閣中的說辭,定然是鐵鉉那廝事先就交代好了的。

整個東征大軍裡面,也只有那廝才能說出這樣的話了。

猜出了幕後黑手,夏原吉不由抬起頭,看向和任亨泰一左一右坐在皇太孫身邊的解縉。

當初他們三個人與太孫結識結交,太孫待他們三人可謂是推心置腹。如今解縉成了內閣大臣,自己也走到了戶部左侍郎的位置上,鐵鉉雖然不在京中,卻還是領了一個兵部左侍郎的職位。

當初三人在太孫面前許下的承諾,三人早就已經不再說出口,但每一樣事情卻都在堅定的履行著、實現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裡下載

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明,正在所有人的關注或不曾察覺下蛻變著。

“大軍在外,情形萬變莫測。本朝軍馬,皆遵皇命,雖不至生出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事情來,但順應時事而動,也是合乎情理,不違規矩的。”

內閣裡眾人心思各異,徐允恭就在這一陣的平靜中,輕聲開口。

他抬起頭,從身邊的國家功勳們身上掠過,又到了文官那一頭,尤其是在兵部尚書茹瑺、吏部尚書翟善兩人身上停留多了幾息,而後是掃過太孫左手邊的任亨泰,最後定在朱允熥身上。

“殿下,倭國前些日子是個什麼情形,我等遠在這應天城中,全然不知。便是近日發生的事情,也不曾知曉。

若是在外將臣,事事都要先行知曉朝廷,再去做事,恐怕現在聽到的就是大軍潰敗的訊息了。若是如此,倒不如將外頭的大軍都撤回來。

至於牛百戶所言,京都城有倭賊裹挾百姓作亂。便是不多,卻也是有的。而大軍在外,遠離中原,將士們本就是緊繃著一個弦,唯恐什麼時候遭了襲殺。

這個時候,朝廷便不能奢求將士們有多少的分辨能力。若是嚴控那些遠離故土的將士,去分辨眼前哪個是好人哪個是賊人,就實在是強人所難了。

我等軍伍中人,皆知領軍在外,最怕夜晚。因為那個時候,誰也不知道營外有什麼,誰也不知道夜幕下會發生什麼。

試問朝中將領們,哪個不怕領兵在外的時候,不怕自己軍中發生營嘯的事情?”

徐允恭一番長篇大論,似乎是有意將要這個問題放大的樣子。

任亨泰終於是沒忍住,想要制止徐允恭繼續說下去。

“魏國公,你此番言論,究竟是何意思?”

徐允恭側目看向任亨泰,抱起雙手:“望任閣老知悉,大軍在外,四處皆為殺機,實乃不易。

我朝今次定下征討經略瀛洲道之國策,是要收瀛洲分設數道,置於朝廷中樞治下。

那麼朝中就要保證東征大軍的戰力和軍心穩定。朝廷到底是要一個動亂四起的瀛洲,還是要一個可以遷徙我朝中原百姓往來,朝廷派遣流官牧民的瀛洲?”

解縉眼角餘光掃到正要開口的任亨泰,當下便搶先開口道:“朝廷自是要一個安定的瀛洲。”

徐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