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十萬兩白銀。
然而,這些卻非是最讓他驚訝的。
在這些東西的最上面,還有一直小木匣子,吸引著丘鳳珍的注意。
他抬頭看了眼四周,見無人開口,嘴巴小心的吞嚥了一下,捏著手將那木匣子開啟。
一封封的書信,頓時暴露在眾人眼前。
敬大明廣陵郡王書!
丘鳳珍雙手一顫,急忙將那一封封書信攤開。
入目,書信題名皆為廣陵郡王。
這些都是寫給炆廢人的書信!
一瞬間,丘鳳珍終於明白為何今日鳳陽城會有如此動盪了。
只是,炆廢人現在如何?
丘鳳珍心中劃過一縷猜想,但很快便將其壓下。
「丘知府可為我等審閱一番這些書信。」
一直不曾開口的朱允熥澹澹發話,目光幽幽的盯著那些書信。
白玉扳指已經是悄然的藏在了袖中。
有關於大明國號的由來,這些年一直有著不同的爭議流傳於民間。
以朝廷公開的表明而言。
明之國號,自然是源自於《易經》。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此乃《易經》乾卦中文,以此對應元朝國號,同為乾卦的「大哉乾元」,寓意大明取而代之的意思。
而在此基礎之上,還有取自「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明大宋天
」的含義在其中,表明了大明乃是中原正統血脈的含義。
而在這樣的官方解釋之外,卻還充斥著另一種充滿戲劇性,更引人注目和熱議的說法。
明教。
明教自域外而來,唐代之後被迫轉為地下教社,隨後在漫長的時間裡與中原本土地下教社融合,成為了地方上長期製造起義、造反的動亂根源。
國初,前元暴行,天下大亂。
人人皆知,大明開國洪武皇帝,初年乃是投奔郭子興名下的紅巾軍。
而紅巾軍又是出自何處?
有記:殺白馬黑牛,誓告天地,謀起兵,以紅巾為號。
這便是紅巾軍的由來,說的是韓林兒的事情。
而韓林兒當初手底下的兵馬又是從何而來?
要知道這韓林兒乃是造反世家出身,他家乾的就是造反的事情。
韓林兒的父親韓山童,一面務農,一面在河南及江淮一帶散佈「天下當大亂,彌勒佛降生,明王出世」的傳言。
當時元朝上下腐敗,朝堂動盪,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韓山童放出的傳言,自然是一時間引得百姓歡迎。
再隨後,劉福通、羅文素等人聚集在韓山童身邊,伺機謀劃傳送起義。一時間各地起義軍雲起響應。
諸如徐壽輝、郭子興、孫德崖、張士誠等人,便都是那時候興起的。
但是眾多的起義軍,皆以明王出世為大義,聚集百姓,組建軍馬,對抗元朝。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明教在一定程度上製造了群眾基礎。
於是,百姓們更願意相信,大明是有著明教這個金主的支援,才能夠打下中原江山,建立一個新的王朝。
只是當大明創立之後,似乎朝廷對明教這個昔日的金主,做出了過河拆橋的舉動。
洪武初年,朝廷便下詔禁止一切地下教社。
尤其是明教下的白蓮教、大明教、彌勒教,甚至是以律法禁令的形式確定。
朝廷數年之年,頒佈有《大明律·禮律》、《昭代王章條例》、《招判樞機定師巫邪術罪款》等諸多律法,打擊禁止明教及其相關地下教社的存在。
總之,大明的國號到底如何而來,大明和明教又有何關係,除了皇帝自己能解釋,沒人能說的清。
只是如今不可改變的是,朝廷對白蓮教等存在的嚴厲打擊。
丘鳳珍拆開了一封封的書信,不斷地翻閱著書信中的內容,額頭上的汗水如雨一般的滲出滴下。
半響之後,丘鳳珍只覺得自己口乾舌燥,喉嚨好似是著火了一般。
他心驚膽戰的抬起頭,看向臉色莫名的皇太孫。
「殿下……」
「這些……這些……都是白蓮教賊子寫的!」
「不!」
「不至白蓮教亂賊!」
………………
☞月票☜☞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