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抵中都,將見炆廢人(1 / 3)

小說:大明嫡子 作者:肉絲米麵

洪武二十八年秋。當朝監國皇太孫,領旨出京。皇帝的旨意下的很清楚,皇太孫奉旨代表朝廷前往中都,參加已故信國公湯和的喪禮。

隨後皇太孫繼續奉旨北巡,察河道總督府,結瓦剌部之好。當旨意從宮中發出,應天城裡的人們可謂是人生百態。

有人暗自鬆了一口氣。也有人擔心新政接下來是否能繼續。還有一部分人認為,皇太孫乃是國家儲君,不該如此輕易離京,更要去九邊關外那等兇險之地,若是出了什麼差錯,皇太孫殿下有個三長兩短,那可就是國家的不幸了。

只是這一片各懷心思下,朱允熥終究還是帶著高仰止、白玉秀、馬洪慶、牛大富這四個由老爺子親自指定的隨行之人上了路。

同行的,另有錦衣衛北鎮撫司鎮撫孫成,暗衛田麥,並錦衣衛緹騎、上直親軍羽林衛千餘兵馬。

自龍灣碼頭登船渡江,於應天府江浦縣浦子口登岸。趁著官兵們運送戰馬上岸的空隙,朱允熥舉目望向浦子口周圍。

浦子口是離應天城龍灣碼頭最近的一個北岸渡口,大多數要往北方去的人和貨物都會雲集於此。

而如今的浦子口也如龍灣碼頭一般,遠超過往的熱鬧。整個浦子口上,好似是每時每刻都有數不盡的人,擁擠不堪。

而遠處,一根根黑漆漆的煙囪,不論是白天黑夜,時刻不噴塗著濃煙。

巨大的倉房,時刻都有成堆的貨物被拉出或是送入。高仰止看向皇太孫正注意著那些工坊和倉房,不由一笑,上前輕聲解釋道:“原本這些工坊和倉房都應該是放應天往太平府那一片地方上的。後來還是應天府的知府上了奏章,說有些東西放北岸更加方便,所以才都挪到了這邊。”

“應天知府不是你的師弟鄒學玉?”朱允熥澹澹的提了一句,目光幽幽的從高仰止臉上掃過。

知道太孫什麼都明白,高仰止臉上也不尷尬,依舊是笑著道:“自回京,臣倒是一直不曾再見過這位同門師弟了。”我們是清白的,你就算是皇太孫,也莫要搞事!

朱允熥呵呵的笑著,轉口道:“鄒學玉是不是等上元門碼頭建好,連通玄武湖的新水道挖好,就要江浦縣這邊新建碼頭了?”說完之後,朱允熥便目光平靜的注視著高仰止,看著對方臉上的表情微微的有了些變化。

高仰止終於是露出了尷尬的笑容,小聲道:“臣似是瞧見過這道奏章,內閣倒是也批紅同意了。”

“你們都是交趾道積攢了數經驗的人,為官之道自是熟稔。如今多少人回應天了,既然回來,就將當初的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施政於京師之地。”朱允熥說著話,瞧著高仰止欲言又止的模樣,便舉手繼續道:“雖然如今只是開始,但應天周遭若是太多工坊冒著濃煙,也不好看,遷來江北,讓京師遠離濃煙,又可方便江北貨物傳送,鄒學玉想的很好。”高仰止頷首拱手:“倒也是存了私心,這些工坊和倉房留應天府,則稅賦自然也留應天府的。”朱允熥撇撇嘴:“這是他們應天府的本事,別人看上了這些工坊,只管自己去建。”從應天城外皇莊裡頭的女子集中紡紗織布開始,再到太平府礦那邊因地制宜建起來的一座座工坊。

如今整個應天府周邊,已經有數的集中人力工坊建成。有那些絡繹不絕的外商前來,至少當下朝廷是不用擔心做出來的東西人問津,最後只能盡數收進倉房裡面吃灰。

這話高仰止選擇沉默。按著殿下的意思,這是要地方上的官府打起來才成。

朱允熥有些索然味,望著人頭攢動的浦子口,轉口說道:“應天府要建上元門碼頭的事情很不錯。凡是此類涉及軍國之事的東西,朝廷往後還是要一步步的有官民之分。”高仰止立馬回道:“內閣已經安排應天周邊有關事宜,爭取往後不會誤了百姓商賈行運,也不能耽擱了朝廷的軍國大事。”這時,碼頭棧橋上,京軍千戶牛大富已經是抵著刀,威風赫赫的走了過來。

牛大富到了近前,立馬是抱拳低頭,砰砰作響。

“末將參見太孫殿下,見過高閣老。”朱允熥側目看向牛大富:“可是戰馬都已上岸?”牛大富點頭:“回殿下,現便可繼續啟程前往中都鳳陽。”

“那就出發!”朱允熥低喝一聲,田麥帶上來的官兵簇擁下,穿過人群擁擠的浦子口。

等出了浦子口的範圍,又有一片另一種熱鬧的場面出現朱允熥的視裡。

已經騎馬背上的朱允熥,揮著手中的馬鞭指向前方:“這是通往鳳陽城的水泥路吧。”高仰止望了一眼,便側目看向一旁騎馬背上的白玉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