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誰能餵飽百姓就用誰(2 / 3)

小說:大明嫡子 作者:肉絲米麵

此間之言,世人傳閱多年。本官從未覺得不是道理,但世人如何解讀,卻又是另一回事。

半部論語治天下何解?

本官年長爾等幾年,或可一說。

此言非是直言學通聖人文章便可治理浩瀚天下蒼生,而是以聖賢文章修己身,孔子說仁愛,何以仁愛?對何仁愛?

朝廷以地方有無動亂考評官員,無亂則優評,若再有些許政績,便可為上評。更以平定動亂為上上評。

本官以為,此評往後大可再不復行。

朝堂現今官員,爾等日後為官,當以地方百姓倉中可有餘糧為評。

百姓倉中有糧,自無流民,無流民,自無亂民。無亂民,何來動亂?

一地百姓,年年有新衣,日日可飽腹,方可評以上上之評。」

遠處的應天知府鄒學玉目光微微一動。

解縉說了很長的一段話,但能坐在大明京師所在的應天知府位置上,鄒學玉很清楚這番話背後的含義是什麼。

在他身邊的應天府同知已經是小聲說道:「府尊,看來朝廷是要動往後官員考評之法了。這其中,大概是要與今歲秦王主持外察一事有關。」

鄒學玉嗯了聲:「今年修好連通玄武湖的水道,建好上元門碼頭,收上來稅。明年咱們應天府的事情就是農桑!」

同知當即小聲道:「下官這幾日便將明年本府農桑一事整理出來。」

鄒學玉滿意的看了同知一眼:「應天一府八縣,明年要清理水道、開挖新渠、開墾荒地、沖洗鹽鹼地,往後你我還要常來上林苑監,那些個新種子,本府須得第一個種上!」

同知連連點頭,其後府衙眾人亦是將府尊的話記在心中。

這可都是來年應天府要乾的事情,就如同今年幾乎是快要有一整年了,整個府衙都在忙著開挖連通玄武湖的水渠,以及修建上元門碼頭。

碼頭修好了,如今的龍灣碼頭就會簡化為朝廷專用的碼頭,而上元門碼頭將會成為民間百姓、商賈使用之地。

這一處就能拿在應天府的手上,往來船隻停靠、貨物儲存,應天府都能收上來一筆不菲的費用。

再以此為財源,去支應應天一府八縣的百姓,這一番定論早就在府衙內得到了共識。

應天府的人在商議著本府的事情。

而在地頭上,解縉還在繼續授業。

「爾等日後為官,當要銘記,誰是你們的政績,誰是你們的政敵。」

忽然,解縉的話語變得鋒芒畢露。

政績和政敵,從內閣大臣的嘴裡如此直白的說出來,在監生中引起了一片轟動。

便是那些原本還心中對今天這堂課嗤之以鼻的監生,此刻也不由露出好奇和驚訝。

解翰林竟然敢說的這麼露骨?

這是能當著

太孫的面說的?

解翰林這就好像是在說,你們要記住,日後怎麼升官發財。

而升官發財,自然是在場所有人都期待的事情。

可是在一旁的朱允熥,眼底卻是露出了濃郁的笑容。

若不是為了保持自己在這幫監生面前的形象,他都要笑出聲來。

解縉拍拍手,直言道:「來日,你們為官一方,那裡的百姓就是你們的政績。百姓富足,年年豐收,不生飢亂,便是你們的政績。

除此以外,皆為爾等日後為官之日的政敵!

商賈會逃避商稅,士紳會逃避賦稅,豪族會行賄爾等。

商賈避稅,爾等地方賦稅不足。士紳兼併百姓,百姓生亂。豪族拉攏爾等,漠視人命。

朝廷或許一日不察,卻斷無可能永遠不察。」

紅薯地裡,有人露出醒悟的眼神,卻也有人生出失望的表情。

而這些人,心中不禁再次誹議起來。

自己成了自己的政敵?

可是朝廷對待貪墨瀆職的官員,卻也真的可謂是心狠手辣啊。

這些年朝廷被查處監斬了多少官員。

身在應天的監生們,哪個不知道。

朱允熥看著解縉今天的話已經到了最後,便輕咳一聲,揮手指向不遠處的鄒學玉:「那位是如今的應天府知府。」

突然被太孫點了名的鄒學玉,頓時緊張起來。

隨後,所有人的目光都移了過來,鄒學玉便愈發的不安。

自己不過是來看個熱鬧,怎麼就被點名了呢。

連帶著鄒學玉身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