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新任工部左侍郎張二工一眼。
也不用說話,張二工很是識趣的拱手道:“殿下,火車的驗證今天也算是快要結束了,容臣帶著人過去檢查一番。”
“嗯。”朱允熥點了點頭,目光澹澹的看向身邊臉色緊繃著的小胖。
小胖那憂國憂民的心思,都已經盡數掛在了臉上。
朱允熥也不說話,只是背起手轉過身,看著張二工帶人往前頭的鐵路上趕過去。
朱高熾則是雙手兜在了一起,壓著腳步的走到了看臺邊緣。
“說吧,還有什麼事情,是我們大明朝的燕世子想不通的。”
朱允熥沒有轉身回頭,只是靜靜的說了一句。
站在他身邊的朱高熾卻是翻了翻白眼,哼哼兩聲:“我只是覺得,經略倭國不是壞事,甚至於朝廷更是大有益處。”
“但你還是覺得此時全面經略倭國,是不妥之舉。”
朱高熾點頭道:“軍政民,民有分。如今朝廷推行新政,內政修行,涉及民生,朝廷九成九的精力都放在了國內。此時若再開軍略,朝廷當真能夠全盤掌握?”
鎮倭大軍那邊要全面經略倭國,應天這邊必然是要增兵過去的。
而且還不能只是幾千人。
軍陣上需要足夠的兵馬,戰後鎮壓地方則需要更多的官兵。
朝廷怎麼也得再派兩三萬的兵馬過去,才足以讓所有人都放下心來。
可一旦動用這麼多的兵馬增援,朝廷就得前前後後忙活好一陣子,牽扯到數個衙門。如今新政如虎似火,朝廷有能否有多少的精力,將增兵的事情給樣樣都做好?
這在朱高熾的心中是個大大的問號。
朱允熥終於是轉過頭:“九邊北征,可要朝廷大費周章?南征大軍可要朝廷費心竭力?”
朱高熾長嘆一聲,無奈道:“今日你之所以帶我來這裡看張二工驗證火車、鐵路,就是為了要經略倭國的事情?”
此刻的朱高熾也算是看明白了,為何今天一早,自己前腳剛剛走進稅署衙門,熥哥兒就跟在後面趕了過來,不由分說就將自己給拉出應天城。
這就是先丟擲一個大明沒法拒絕的好處,然後再點出問題,最後給出解決辦法。
解決辦法是什麼?
那就是經略倭國。
其實不論自己同意不同意,熥哥兒都會將全面經略倭國的事情給拍板子定下。這從熥哥兒過往,有意無意,對倭國透漏出來的態度就可以說明一切。
大明朝的皇太孫殿下不喜倭國。
這在不少宗室和朝堂官員之中,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可就是因為如此,朱高熾才覺得左右為難。
熥哥兒徵詢自己的意見,這是對自己的信任,同樣是對自己的信重。
肩頭上,有著無形的壓力。
朱高熾目光幾度變化。
朱允熥伸手拍拍小胖的肩膀:“其實還是那句話,戰爭永遠都是政治的衍生品。大明此刻全面經略倭國,不只是因為我個人的喜好,也不是因為我大明當真就缺了那些倭工。”
“那你究竟是為了什麼?”
朱高熾外頭,目光不解的盯著朱允熥。
朱允熥解釋道:“大明除了現在的新政之外,還需要一場自下而上的革新。”
這是一個巨大的命題。
朱高熾頓時皺起眉頭,臉色板正。
“願聞其詳。”
朱允熥看了看腳下的看臺,又在小胖的肩膀上拍了兩下,隨後便自己率先做了下來,將雙腳懸空在看臺外面,雙手向後撐在看臺的木板上。
“大明的百姓實在是太苦了,或者說中原的百姓,這數千年來,為了湖口的法子實在是太少了。”
“朝廷現在新政如火,可改變的是官員,是軍隊。但是百姓們呢?”
“每一次我翻閱史書,很不解歷朝歷代的革新者們,為何好似是默契的忘記了百姓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他們就只是站在那高高的廟堂之上,用他們以為的善政去做一場轟轟烈烈的革新。”
“可他們有問過百姓們是否需要嗎?”
“前宋王公是不是能臣?我想,他算是的。可他的新政,當真照顧到了百姓們的需要嗎?王公真的有問過百姓們,他所做的新政是否是正確的?”
“我想,同樣是沒有的。”
朱允熥目光憂愁。
他不相信所謂的王朝週期律,可在人治的中原,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