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是仁慈的。
絕對是仁慈的,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但當大明需要一樣東西的時候,那麼你就是呼吸,也是錯誤的。
這一點,在新一代的皇室子弟之中,已經逐漸的成為了一種共識。
如今的大明從蒸汽機延伸到火車和鐵路,於是大明原本的鋼鐵產量就變得短缺起來。而火車和鐵路,無疑是優點遠勝時下缺點的,所以大明需要更多的鋼鐵來供應這一事業的發展。
於是,問題就產生了,需求也產生了。
所以,倭國就有罪了,倭工也更急需。
這個問題的解題答桉,就是需要大明動用政治及軍事力量,去促成火車和鐵路的建設。
那麼戰爭就成了不可避免的必選項。
邏輯成立,理由充足,無法反駁。
至於倭國會如何,南征大軍鐵蹄和炮口下的敵人會如何,這不在大明新一代執政者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但是年輕的權力參與者裡,必須要保證擁有持反對意見的人,發出反對的聲音。
朱高熾完美的充當了這樣的一個角色。
在皇室第三代成員,都變得渴望軍功的時候,他充當了最冷靜的反對者。
“朝廷現在大力整治黃河河道,耗費千萬。解縉當初提議的另外兩條新式水泥路,也開始籌備,亦是耗費頗多。
還有這幾年一直在做的北征南討,現今朝中的革新,錢糧所需諸多。
便是這幾年朝廷歲入增了不少,可……朝廷這時候,恐怕難以支援曹國公那邊軍略倭國。”
朱高熾語氣很平和,將如今朝廷的幾項大頭支出和困難點出。
軍略倭國,便是能夠為大明提供源源不斷的倭工,以及按照鎮倭大軍提報回來的有關倭國境內其他各處金銀礦。
但這些都是要在佔領了倭國全境之後才能拿到手的。在此之前,朝廷還是要付出不可預計的錢糧去供應前線的真倭大軍。
朱允熥看向今天大放異彩的小憨,眼神示意對方繼續破局。
朱尚炳也不負期望,神色鎮定的看向小胖:“熾哥兒,如今朝廷推行軍功爵之法,將士們求戰之心似火。有鎮倭大軍在前,我軍也不必擔心前線情形不明。
至於糧草耗費,今年北征也快要結束了吧。淮安府那邊的府倉調運的也都是去歲從交趾道送回來的糧草。今年的夏糧和秋糧,想來用不了多少時日也就能送回來了。
到那時候,我朝官兵戰意昂揚,兵強馬壯,糧草不缺,前線又有熟稔地方的大將坐鎮,何以擔憂?”
這是二伯家的小憨?
朱高熾眨著眼睛,有些不太敢確信,此刻站在自己眼前昂首挺胸器宇軒昂的朱尚炳,還是不是自己過往所認識的那個炳哥兒了。
朱尚炳卻是嘴角夾著澹澹的微笑:“這一次卻是過急了。若是依我看,朝廷大可先找找李氏朝鮮的過錯和問題,先經略李氏朝鮮,花費三四載的功夫撫平地方。
而後再以李氏朝鮮為跳板,我朝可調動山東道、河北道、北平都司、遼東都司各處力量,源源不斷的跨海而過,經略倭國。如此,才算是最穩妥的法子。”
朱高熾張張嘴,他已經無法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現在的心情到底是多麼的震撼。
炳哥兒不僅僅是想到了如何解決此刻經略倭國的問題,甚至還想到了更長久,更穩妥的法子。
二伯家的祖墳……?
呸!
那也是自家的祖墳啊!
朱高熾心中詫異萬分,倍感不解。
朱允熥卻是輕笑的揮揮手:“經略倭國的事情,便交給炳哥兒了。寫一道奏章,送到文淵閣,交魏國公及任閣老審議票擬吧。”
從來只在一旁看著朱允熥和朱高熾商議國朝社稷大事,將一樣樣的事情辦下去,朱尚炳只能是做那陪襯的綠葉。
如今,大明正式全面經略倭國的事情,就這麼交到了自己的手上。
這無疑讓朱尚炳心中欣喜不已。
他甚至是拱手道:“那我現在就去?”
朱允熥眼睛眯起,臉上帶著鼓勵的笑容:“去吧,記得字寫好看點,莫要讓任亨泰給你的奏章丟了。”
“曉得曉得。”
得了同意,朱尚炳臉上滿是笑容,藏不住的歡喜,一熘煙的就消失在眾人眼前,也不知道是要跑哪裡去寫奏章。
朱高熾有些無奈的看著小憨帶著歡喜離去,無聲一嘆,他看了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