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政治格局在千年的歲月裡是經過漫長的演變,始終在試圖尋找到一種最佳的模式。
自夏禹建立夏朝,確定了家天下之後。
中原歷經諸侯分封、門閥世家、九品中正,在世家共治的隋唐時期,科舉取仕漸漸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政治場上,等度過五代十國那混亂的歲月之後,趙宋的建立,讓科舉徹底成為中原唯一的政治主脈。
士大夫集團秉持朝政,士紳集團掌握地方,才有了那句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可笑之言。
大明前承宋元,再造中原,重塑正統,科舉制度也一併繼承下來,雖然目下再無與士大夫共天下的言論承諾,可天底下計程車紳讀書之輩,卻無不在做著這樣的事情。
午門前,朱允熥當著百官面前,公然宣稱大明要取消天下讀書之人,進身功名之後的一切優待。
譁然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那些窮其一生中舉入仕的官員,一片片的倒下。
無數的官員,聲嘶力竭的呼喊著,期望皇太孫能夠收回那句剛剛說出口的話。
就連自詡為大明鷹犬的錦衣衛指揮使蔣瓛,也變得遲疑了起來,望著那些變得瘋癲的官員,一時間也不敢輕易下令,命人緝拿扣押。
】
任亨泰渾身冰涼,目光呆滯的望著眼前的朱允熥,嗓子裡一下下的低聲哀鳴著。
“殿下是要寒了天下讀書人的心嗎?”
“本朝創立不過二十八載,陛下初御大寶,革故鼎新,重塑中原正統,安撫百姓,適時人才凋零,賢能藏於山林鄉野之間。
陛下耗費錢糧,重設學堂,撫育老幼貧寒,禮賢下士,歷時二十八載,國朝官缺仍是頻頻空置。
以國朝供養功名之輩,兩榜進士乃是天子門生,聖天子取才於天下。朝野有官二萬八,天下讀書數十萬。便是有罪,難道天下讀書之輩,皆有罪乎?
臣本愚鈍,無有宏圖,卻見大明盛世可期。殿下少年英才,朝政一時阻塞,卻有時日調理。治國如烹小鮮,文火慢燉。殿下因時下之罪,牽連無辜之輩,後世子孫,好似勐火亂燉,頃刻間便是柴乾鍋裂,社稷何以穩妥。”
“臣,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死諫殿下,望殿下明察,三思而後行,以大明社稷為重。”
任亨泰長長的發出了最後一聲嘆息和勸阻,五體投地,重重的叩拜在地上,聲如淚下,不斷抽泣,背身顫抖。
朱允熥目光從未如此刻堅定。
他望向那些陷入絕望和哀嚎的官員們,輕聲開口:“孤此刻非是與爾等商酌。”
“孤是在告知爾等。”
說完之後,朱允熥便已轉身,往那午門下幽暗的城門洞裡走去。
“殿下!”
“殿下啊!”
“臣乞求殿下收回成命。”
“殿下啊,大明不能亂!”
“……”
任亨泰一聲聲的高呼著,悲痛欲絕。
茹瑺將倒在地上昏厥了的翟善扶起抱在懷裡,臉上沒有一絲血色。
忽的,他目光憤怒的轉頭看向一旁的鬱新和王儁兩人。
鬱新、王儁察覺到身邊的目光,默默側目看了過來,看清了茹瑺的臉色眼神之後,兩人身子不由動了動。
“這便是你們做的好事!”
茹瑺憤怒的低喝著,雙目好似要噴出火來。
鬱新眉頭皺緊,下巴抖動了兩下,卻就是說不出話來。
在他一旁的王儁卻是冷哼一聲:“陛下的旨意還沒有下來,天下功名之輩的優待便還沒有取消!難道陛下還能如殿下一般,真的寒了天下讀書人的心?難道,真的要讓天下大亂?”
噔噔蹬蹬。
幽暗的午門城門洞裡,朱允熥的身影已經消失不見。
而一陣密集的腳步聲,卻是從城門洞裡傳出來。
是今日那些被召入宮中,與皇帝一起看戲的城中百姓,在內宮二十四衙門總管孫狗兒帶著人陪同下,自宮中走了出來。
大抵是因為前番入宮之前所發生的事情,今日裡和皇帝說了好多家長裡短的老人們,也沒了再要毆打午門前這些官員的心思。
但還是對前一刻好端端,現在個個都像是瘋了一樣的官員們,投去好奇的目光。
官員們望著這些出宮的百姓,心中一陣拔涼拔涼的。
朱允熥先前的那些話,此刻可是還清晰烙印在他們的腦袋裡。
大明朝再也不會有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