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望山東世家,果真千年不朽乎?(1 / 4)

小說:大明嫡子 作者:肉絲米麵

破曉時分,紅日凌空升起,躍然浮出地平線,光照漸白。

盤亙在黃河之畔,數朝古都、通衢大城的開封城,卻是死一樣的寂靜無聲。

城外遠方,幾縷黑煙,依舊飄揚了好幾日,卻始終不肯落下帷幕,似乎還在訴說著,盛世之前,亂賊的歸路。

城門下,幾名府縣差役,懶洋洋的縮在棚子下,卷著身上的棉衣,清晨時分總還是涼人的。這個時候,即便是皇帝來了,差役們也不會動彈半分。

若非是大軍還在外頭掃蕩餘孽,他們這些人早就回到家裡,和妻兒鄰居,訴說著自己在前幾日守城一戰時的豐功偉績,臨敵不懼的風采。

那是皇太孫殿下親口肯定了的。

大明朝的功勞簿上,有他們的名字。

城裡,街面上靜悄悄的,便是往日裡那些最勤勞的百姓,這個時候也不願意走出家門,情願在家中抱著妻子,久久的睜著眼躺在床上,數著安定的日子又過了幾時。

城中西北角,周王府附近那邊偌大的水澤湖泊旁,坐落著的那座王府名下的別苑。

後院有前宋遺風的水榭花園,牆角下,枝葉上堆積著夏日清晨積攢了半夜的露水。

一陣風吹過。

枝葉晃動了一下,掛在葉尖處的那一滴露水,終於是支撐不住,滴落了下來。

滴嗒。

“涼國公肅清河南道叛軍餘孽已歸,奏請入城,上奏請見皇太孫殿下,不知殿下之意何如?”

右手食指抱著一圈白布紮帶的年輕布政使,坐在一張小桉後,取了一份奏疏,手指捏筆懸於奏疏之上,模樣卻因為那根手指頭而顯得略有些好笑。

同樣年輕的燕世子則是坐在另一旁,低頭伏桉,手中的墨筆不曾停歇,一個個關於河南道推進革新、架設稅署分司的文章奏疏,逐漸在筆下成型。

朱允熥端著一碗撒了幾粒鹹豆角的白粥,卷著一張炊餅,慢條細理的吃嚼著,似乎便是這份簡單樸素的早膳,就是人世間最美味。

吸熘熘。

一口白粥入口,混著炊餅下了肚。

朱允熥抬起頭:“復奏,開封城內百姓脫危,朝廷不忍兵馬驚擾黎民,各方軍馬無令片甲不得入開封,大軍退出三十里安營紮寨,以待朝廷旨意。涼國公平定河南叛亂辛勞,賜酒賞肉,暫慰眾將士,軍功留待有司考。”

裴本之低著頭,眼角動了動,皇太孫只說涼國公平叛辛勞,卻未曾提及軍功,此言有深意。

只是他卻還是如實將太孫教令留在了涼國公送入城的奏疏上,只等有司官吏,將其發回涼國公處。

少頃,裴本之又言:“西平侯沐英於城外三十里大營,上書奏請,望河南道調撥軍糧,大軍開拔回京,以免久留地方,引百姓不安惶惶。西平侯又奏,若皇太孫殿下有召,則時辰之內即可領命來見。”

朱允熥沉吟了一下。

一旁的朱高熾悄默聲的抬起頭,望了他一眼。

朱允熥開口道:“復奏,京軍諸部各營辛勞,有司考功,應天論功。西平侯忠勇有度,所請之事,一應照準。然諸軍軍務繁雜,河南道百廢待興,自不必請見。”

裴本之彈了彈那根經由皇太孫親自上手,包紮的嚴嚴實實的手指頭,一邊逐句書寫,回覆西平侯的奏疏,一面又心中思量。

涼國公、西平侯這一前一後兩道奏疏,大致相同,卻又截然不同。而皇太孫的回覆,也看似相同,卻又全然不同。

同樣都是辛勞,然而西平侯卻得了一個忠勇有度的回覆。

按照常規,這四個字是放在一起用的。但現在很明顯,西平侯忠勇,且有度。是要分開說的,便是遠超涼國公好幾分。

等到兩位勳貴公侯的奏疏處理完。

裴本之又道:“前番河南道奏請朝廷批覆填任官缺事,吏部文選司主事來書回覆,不日將會發派候官、觀政進士往河南道。”

“是白玉秀來書?”

一直沒有開口說話的朱高熾,忽的開了口,對著裴本之問了一句,然後目光轉移,默默的看向正低頭喝粥的朱允熥。

裴本之翻了一下奏疏,隨後抬頭道:“是新任吏部文選司主事白玉秀,臣對其有所耳聞,似乎入仕並不久。”

說完之後,裴本之頓了一下,轉頭看向將將好已經喝完粥的皇太孫。

似乎有些不對啊。

裴本之心中沒來由的唸叨了一下。

原先黃河潰決,河南道成災,地方混亂,布政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