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群,臉色沉
默,耳邊的嘈雜讓人眉頭不由皺起。
「本官奉旨,往行人司傳口諭。」
說了一句,解縉便看向一名徑直擋在自己前面的,也不知道是哪個衙門趕過來的官員一眼。
那人聽到口諭二字,肩頭一抖,又見解縉盯了過來,立馬是跳著腳撞在身邊人的身上,將路給讓出來。
眼前的路被讓出,解縉心中終於是鬆了一口氣,重新提起腳步往行人司趕,而那些得知中原大亂的官員們,則是亦步亦趨的跟在解縉的身後。
等解縉進到行人司不久。
負責朝廷上傳下達之中下達一事的行人司,立馬是全員動作了起來,頃刻間便蜂擁而出,往各部司衙門趕路傳達口諭。
應天城各部司衙門的人都亂了。
而五軍都督府更是在這片混亂之中,悄然的派出大將如同去歲冬天一樣,親自上到城牆之上坐鎮,並加派了更多的京軍官兵戍守城牆城門。
……
潼關。
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畿內首險、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稱。
…
東出潼關,便是河南山東;西入潼關,則是關中山西。
在潼關之後,曾經建立去了無數有著輝煌史詩的王朝。
夏商周三代,秦漢隋唐,中原泰半的文字,是記錄著這一片土地上所發生的事情。
而在數日之前,依律不得越境,作為大明秦藩三護衛的軍馬,卻是忽的自關後東出。
秦王府三護衛軍馬,以雷霆之勢,犁庭掃穴般的自潼關而出,一路向東,掃清闕底鎮、盤豆鎮、闕鄉縣、洪關、錿略關、靈寶縣、陝州城、峽石關、觀音堂,正式進入河南府境內,遇河南府繩池縣有叛賊重兵戍守,只得鎮守在繩池縣以西的英豪鎮。
而後秦王府三護衛軍馬,又分兵西回,自雁翔關南下,掃清河南道陝州府境內南部叛亂。
擁有叛軍兩萬,叛亂鄉勇數萬的河南府,在繩池縣留下了近兩萬的軍馬。其中以五千河南府屯田衛所為最,直接擋住了潼關而出的秦王府三護衛軍馬繼續東進。
只留下四五千軍馬駐紮英豪鎮的秦王府三護衛大營,軍馬連日奔走,聲勢浩大,卻對有重兵把守的繩池縣毫無辦法。
「繩池縣後面是新安縣,而後才是洛陽城。不打下繩池縣,我軍若是選擇繞道,直逼洛陽城,則必定陷入腹背受敵之局。」
大營前,一眾秦王府三護衛將領,眺望向英豪鎮東邊的繩池縣城,神色憂慮。
「今日剛剛得到的軍報,河南道都指揮使已經帶著軍馬平定鞏縣叛賊,只是為防登封那邊的叛賊北上,切斷鞏縣的退路,於將軍並沒有急於西進攻下偃師城。」
「如此說來,我軍和於指揮使的軍馬,都陷入到了同樣的困局之中。」
幾名將領言語憂慮,充滿了無奈。
有人憤怒的低吼了一聲:「遍地叛賊,士紳地主帶著鄉勇,裹挾百姓作亂。這仗怎麼打?全都殺了?不管那些百姓是否是被裹挾的?」
「還是咱們的人手太少,打下陝州府已經是捉襟見肘了,若是不等陝州府徹底平定,我們這裡便不可能有足夠的軍馬東進洛陽城。」
眾人幾乎看不到在遍地叛亂的情況下,應當如何打下這一次河南道叛亂最嚴重的河南府洛陽城。
好一陣沉默之後。
有人忽的開口:「俺們是不是忘了還有一支援軍!只要這支援軍到來,莫說是洛陽城,便是南邊的汝州府、南陽府,也都能一併平定了!」
眾人齊齊側目。
都是軍中的將校,很快便反應了過來。
「是涼國
公藍大將軍!」
「殿下令藍大將軍東出潼關,平鎮河南道叛亂,軍令早就入了潼關,可是現在誰也不知道大將軍什麼時候才能領著陝西行都司的軍馬趕來啊。」
最先開口的那人滿臉的喜悅:「定然是快了!只要大將軍領兵到來,半座河南道可定!」
正當眾人還在琢磨著,當初離京平定西北戰事的涼國公,到底要到什麼時候才會帶著西北邊軍到來的時候。
英豪鎮秦王府三護衛大營後方,忽的傳來一陣嘈雜。
隨後,嘈雜聲漸漸變成清晰的馬蹄聲,緊接著馬蹄聲越來越密集。
大營東邊地面上的碎石,也開始跳動了起來。
「是大軍到來!」
「這個時候還能是哪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