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京師數十家功勳武將,皆換田產於交趾道。如今大將軍已然統兵繼續南征西進,你要我都督交趾,是要我替你看住這些功勳武將吧。」…
朱允熥默默的笑著。
自去歲大破大羅城之後,已經過去了整整大半年,如今也到了洪武二十七年。
大半年的時間,交趾道幾乎全境佔領。
交趾道平鎮招撫使陳瓊,也忙碌了大半年,將大明所佔領的土地上的殘留權貴士紳盡數抄沒清繳。
清化府知府,兼領交趾道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的高仰止,也迅速推進分配田畝,安置百姓,興盛商賈貨運。
大羅城後,朝廷對南征大軍的安排很出乎意料。
交趾道的設立是應有之意,但洪武二十五年的恩科三鼎甲狀元郎高仰止兼任交趾道布政使,卻是出乎意料的。
年輕的狀元郎初授翰林學士,封清化府知府,不過一年的時間就兼任布政使,可以預期的是,要不了多久這個兼任二字就會被拿去。
國朝最年輕的布政使,在朝堂上引起了一陣默契的風向。
而清化大都督的設立,也同樣讓所有人都震驚不已。
雖然寧王朱權的親王爵還沒有改封,但如今已經正式擔任清化大都督的朱權,想來親王爵的封號也要不了多久就要改封了。
至於當初私分戰利品,並且在大羅城王宮裡睡了一晚的開國公、徵南大將軍常升。
則是被朝廷不輕不重的警告了一番。
常升被奪去了在交趾道的行政權力,只擁有軍事指揮權。
征討交趾道的戰功,也功過相抵,留任徵南大將軍,繼續為國征討南方。
文以布政使高仰止為首,武以開國公常升為首。
清化大都督朱權統御平衡交趾道文武。
這就是朱允熥在即將回京之前,對南方這片新徵之地的所有頂層安排。
而用朱權來制衡已經置換土地前來交趾道的大
明勳貴,也是題中之意。
見朱權道出這一層含義。
朱允熥笑了笑:「十七叔去歲為前鋒營大將,每戰必先,這是軍中勳貴將領們有目共睹的,有十七叔在,我想交趾道的百姓自會過的更好一些。」
朱權哼哼兩聲,正欲開口。
卻見城牆下已經上來了一群人。
是清化府知府,交趾布政使司兼任布政使高仰止,帶著交趾道三司官員到來。
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交趾道提學官等等,一個個年輕的面孔,即便在這清化城中每日都能見到,但每一次再見的時候,朱權都心中感嘆不已。
當真是年輕啊!
這群人裡面,最年長的還數昨日剛剛從升龍府趕回來的陳瓊。
升龍府剛剛被常升收復不久,黎季犛於陣前被殺,陳暊及一眾原安南陳朝王族宗室,盡數‘下落不明,。
陳瓊是去平定升龍府的。
也就是去殺人的。
一早聽說太孫今日就要回京,便一路緊趕慢趕的趕了過來。
眾人在高仰止的帶領下走上城牆。
「臣等參見太孫,見過大都督。」…
朱允熥回頭看了眼朱權,而後面朝眾人招招手:「都起來吧。」
一年的時間,讓高仰止這位狀元郎黑了不少,臉上多了些滄桑,雙手指縫裡還帶著一些泥垢。
作為交趾道的最高文官。
在太孫即將回京之前。
高仰止開口道:「臣等聞殿下今日回京,特來相送。殿下平定交趾,臨行之前,臣等請殿下撥冗,曉諭臣等交趾道今後之路。」
朱允熥在交趾道,只是以監軍的身份參與。
但誰又不知道,大明如今終於多了一個交趾道,是因為這位皇太孫。
交趾道往後的政治走向如何,大抵左右不過還是要太孫來確定的。
送行是其一,躬問是其二。
朱允熥回首看向城外碼頭。
一年的時間,清化城碼頭還在不斷的擴建之中。
每一日,清化城碼頭都在吞吐著海量的交趾道物資。
朝中勳貴們將土地置換到了交趾道,同樣也帶來了無數的商賈,糧食、木材、香料、寶石、礦藏,每一日都要透過清化城碼頭運回中原。
同樣,中原每一日都有無數的貨物被送到清化城。
碼頭後面,就是一片連綿的庫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