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全都動容了,要親自過來看一看,確認大明到底會不會出現畝產二十石的祥瑞盛況。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
便是如此。」朱允熥笑道:「這些年,有頗多歐羅巴之地的海商駕船東來。海上風波不定,多有夷商船隊被毀,流落南洋諸多島嶼。
孫兒這一遭隨軍前往交趾道,也是偶然得了一本夷人海商的記載,方才知曉了有這些神奇作物。」
說完之後,朱允熥迅速的掃了在場眾人一眼。
而後便又補充道:「只可惜,那記載之冊年久,孫兒拿到手之後,只是翻閱一遍,就已經徹底粉碎。倉促之下,孫兒也只得記下如今那少許的懸賞之物。」
眾人聽到這般解釋,不由的一陣齊聲輕嘆,為那些定然還沒有被太孫記下的東西而惋惜。
詹徽則是沉吟片刻,皺眉輕嘆道:「如此說來,倒也是我大明之幸。若那記載不被殿下發現,恐怕要不了多久也就化為塵土。如此想來,倒真的是天佑我大明,庇佑我中原之民了!」
朱元章則道:「所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合該是這個道理的。」
說完之後,朱元章伸手拍在朱允熥的肩膀上,眼中是止不住的滿意:「你做的很好。」
朱允熥謙虛低調的頷首推辭了兩句。
這時候隨行而來的官員之中,這一兩年一直都低調為官的戶部左侍郎鬱新,忽然跨過兩三道地壟,到了朱允熥眼前。
只見鬱新拱手作揖,沉聲道:「敢問殿下,這紅薯當真能畝產二十石嗎?難道這也是殿下尋得的記載上所記?若是紅薯入我中原,水土不服,畝產是否會受到影響。」
這才是關鍵的問題。
紅薯的畝產到底能夠達到多少。
…
其實在場大多數人心中,只要但凡這紅薯的畝產能夠有個六七石,他們就敢鼓動著皇帝去泰山封禪。
封禪是君王的最高榮耀和褒獎。
可同樣,那也是對君王麾下的臣子們的褒獎和榮耀啊!
然而不等朱允熥開口回答,跟隨在他身後的上林苑監監正袁素泰,卻已經是在眾人意外的目光注視下站了出來。
渾身泥土,穿著粗布麻衣的袁素泰,哪裡有大明從三品大員的模樣。
倒不如他就是這上林苑監衙門僱傭的一位老農罷了。
然而,袁素泰卻是緊繃著臉,面色鄭重的走到了朱元章和朱允熥面前。
「臣上林苑監左監正袁素泰,啟稟陛下,紅薯畝產絕對不會低於畝產二十石!」
一心想要餵飽整個大明朝的袁素泰,現在幾乎很少能看到官樣,說的話也是能怎麼簡潔明瞭就怎麼說。
他說紅薯能畝產不低於二十石,在場人心中便真的開始了期待起來。
畢竟,如今應天城外栽種的稻穗粒數超過百粒的水稻,就是袁素泰他們上林苑監弄出來的。
當初也是因為這件事情,原本小小的一個上林苑監衙門,如今已經成了從三品的衙門,可以和太常寺、大理寺這些衙門並肩比擬了。
袁素泰卻像是不知道這些官場上的規矩一樣,見眾人不說話,以為這些人是不相信他說的。
於是,袁素泰臉上一陣漲紅,而後沉聲道:「陛下,若今歲這紅薯畝產不能達到二十石,臣自請辭官!」
眾人心中一陣意外。
朱允熥見狀,連忙插過來,拉住袁素泰:「大明還需要袁監正多多培育良種作物呢!」
隨後,朱允熥又笑對老爺子說道:「爺爺,其實現在,孫兒手上還有五塊可以食用的紅薯。這都是從那佛郎機商人範蟲的財富號海船上尋來的。今日扦插在此地的紅薯藤,底下就是長著那五塊紅薯。」
還有紅薯在!
在場官員立馬響起一陣嘈雜。
朱元章更是直接給了大孫子後腦勺一巴掌,而後瞪眼道:「既然有紅薯在,還不快帶咱過去瞧瞧!」
朱允熥點頭哈腰:「爺爺,您這邊請。」
指了一個方向,見眾人都往自己放紅薯的地方過去。
朱允熥這才轉頭瞪了一眼剛剛被自己拉到後面來的袁素泰。
「上林苑監還得靠你,大明百姓的肚子能不能吃飽,也得靠你。以後辭官這等話,再不敢說出來!」
袁素泰頂著被太陽曬得黝黑的臉,露出樸實的笑容。
「臣是信殿下說的話。」
害!
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