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加賦。
這是古往今來至聖賢明君王最高的追求,從不曾有過更改。
然而,卻又因為人世間四時變更、天災人禍,廟堂之上一次次的無奈或有意而為,將王朝社稷的風險,透過加賦的手段轉移給了身為最低層的社稷百姓。
本就生活艱難的百姓,面對天災人禍本就脆弱不堪,本就沉重的賦稅制度上,還要再增加可能賦稅,一日復一日,加賦就成了壓垮百姓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就是為何當大明上林苑監監正袁素泰,喊出永不加賦的口號之後,整個紅薯地上的人都齊聲哭嚎起來的原因所在。
這是君王的最高志向,是官員們的最高追求,是百姓們最樸素的夢想。
當百姓的夢想實現之後。
只要官員們不太欺壓過甚,君王不太過分昏庸,天下便是有少許的騷亂,也不足以演變成狼煙四起的天下大變之局。
百姓們的要求真的很少很少。
吃飽肚子,沒有沉重的賦稅,沒有種種加徵賦稅。
「真的能畝產二十石嗎?」
夏原吉心神震盪之餘,終於是口舌乾燥,艱難的問了出來。
隨後,他便渾身一軟,伸手撐在橡木桶上,緩緩的蹲在了地上。
只是被他握在手中的紅薯枝葉,卻得到了最高的對待,被輕盈盈的握著,等到夏原吉蹲穩了之後,才被緩緩的送到一旁的竹籃裡。
朱允熥環顧左右,入眼處皆是淚水染溼胸襟的漢子。
這一刻,他才清楚,在自己想要提高大明百姓畝產,填飽百姓肚子的追求之下,自己保守的說出畝產二十石的產量,對他們究竟以為著什麼。
於是,朱允熥沉重的點著頭,並且加重語氣肯定道:「只要諸位同心戮力,不斷培育,孤相信,紅薯的畝產會越來越高!」
這是用大明監國皇太孫的身份來做出承諾。
「殿下,咱們不要永不加賦也成,這……這紅……紅薯,當真能畝產二十石?」
「殿下,這是真的嗎?」
「是啊殿下,您說的都是真的嗎?」
「……」
不知什麼時候起,朱允熥的身後圍滿了滿懷期待,卻又膽怯不敢上前的在上林苑監被僱傭做活的百姓老農。
「對!草民們不求永不加賦,只要能畝產二十石,咱們交十石……不!交十五石也是可以的!」
「對!交十五石也成!」
「沒錯沒錯。」
「要是能讓我們種紅薯,家裡的稻穀都可以全都交給官府。我們只要一畝地留五石的紅薯就可以。」
當朱允熥轉過身後,這些老農便直接將自己的底線交出。
一時間,朱允熥哭笑不得。
他們是如此的可愛,又是如此的傻。
一如既往的這般。
隨後,朱允熥臉色一沉:「誰讓你們如此胡言亂語的!」
皇太孫突然一怒,讓在場的百姓頓時不敢做聲。
…
所有人都膽戰心驚的低下了頭顱,害怕他們那大膽而過分的要求,是不是惹怒了皇太孫殿下。
夏原吉遲疑的上前一步,隨後又停了下來。
皇太孫應當不至於此。
果然,如他所料。
只見朱允熥輕笑起來:「誰要是隻讓你們留五石的紅薯,還要收走你們家中所有的稻穀,你們和孤說,孤帶著人去砍了他!」
皇太孫不怪他們?
原本低下頭的百姓們頓時心中一陣茫然。
恩出於上,賞罰於上。
他們從來只知道被動的順從上面的要求,今日那五石的請求,也是在一片激動之下才有的失口之言。
只是,皇太孫似乎沒有要責怪他們的意思。
這時候,朱允熥繼續輕聲說道:「朝廷如今相繼在浙江道完成,在直隸等六道推行攤丁入畝,這就是讓你們往後每畝地都有一個永遠不會改變的賦稅。
紅薯不論是二十石,還是以後能畝產三十石、四十石,朝廷也永遠只會收一樣的賦稅。你們種的越多,家裡糧倉就越滿!」
只要將商稅推進正迴圈,並且不斷的從海外吸收金銀,大明完全可以透過經濟手段從民間吸收物資。
而只有當百姓足夠的富足,大明才能從容的去做更多的事情。
甚至,能夠建立起一直徵召僱傭制度的百萬大軍,保證大明軍隊的長盛不衰,而不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