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的忠臣和女幹臣,在大明看來都是一樣,沒有任何的區別。
至少,在這個時候的朱允熥和朱高熾,這對堂兄弟看來,是沒有區別的。
在安南人或者是那個安南陳朝王族陳瓊看來,黎季犛就是十足的女幹佞,陳元旦是大大的忠臣。
但在朱允熥和朱高熾看來,這兩個人都是大明需要征討的物件,所以都不是好人。
這兩個人必然是裡應外合,一個在內一個在外,將安南原國主裹挾綁架去了南邊,留下陳元旦負隅頑抗抵擋千里迢迢,前來安南準備解救那可憐的安南國主陳暊的明軍。
對。
事實就是這樣的!
於是,當明軍來到清化城的第二天。
滿城都貼滿了有關於安南動盪局勢真相的告示。
外戚黎季犛,夥同司徒陳元旦,綁架安南國主陳暊,面對明軍不遠萬里前來說和卻負隅頑抗。大明是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安南的國主必須由大明親手從安南的女幹佞手中解救出來。
所以,從今天開始,安南人都要認定,不論是黎季犛還是陳元旦,都是安南的女幹佞。
而來到安南的明軍,則是和藹可親的,是仁慈善良的,是來安南替可憐的國主陳暊主持公道的。
告示是連夜寫出來的,等到早上清化城裡留下的官吏權貴士紳醒來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了所有的內容。
「這並沒有用,城裡沒有安南百姓,有的只是安南的官吏和權貴士紳們,他們是知道真相的。」
清化城城主府裡的一座高樓上,朱高熾雙手揣在衣袖中,望著城外各處張貼告示的地方,皺眉說著。
朱允熥搖搖頭:「我並不是要他們去相信這些話。這些告示,也並非是給他們看的。不……其實這些告示,是給他們的一個提醒。」
朱高熾回頭,看向靠在一張軟椅上的朱高熾,撇撇嘴:「你給他們的提醒?」
朱允熥幽幽一笑:「你得分清,大明徵討一地的時候,當地人裡面,誰會是我們的朋友,誰又是我們的敵人。」
朱高熾愈發不解,這個問題他們兩還從來沒有進行過討論。
似乎,這是一個新的課題?
於是朱高熾好奇的如同一個好學的小學生一樣,從城中各處告示上收回注意,轉身走到了朱允熥面前,彎腰拽過來一把凳子,一屁股做了上去。
隨後朱高熾便開口道:「何為朋友,何為敵人?」
朱允熥化身成了一名諄諄教導的先生,心平氣和的解釋道:「那些赤貧、缺衣少食,卻數量最多的窮人,是我們的朋友。那些錦衣玉食,妻妾成群,良田無數,總體人數最少的官員、權貴、士紳是我們的朋友的敵人。
而我們朋友的敵人,自然也就是我們的敵人。」
有一滴光點,在朱高熾的心中和腦海之中突兀的出現。…
然後,光點在剎那之間迸發出好似天地初開時的華光,滿天滿地,遮掩虛空,無邊無際。
然而下一刻,所有的光卻又都消失不見。
朱高熾心中頓時生出一團失落和沮喪,他彷彿知曉了什麼,卻又什麼都不曾發生過一樣。
等到了最後,朱高熾只能是失神的呢喃著:「誰是朋友……誰是敵人……朋友……敵人……」
朱高熾是個好孩子,更是個好學生。
這是在無數次的試探和引導之後,朱允熥得出的評價。
他有著天下人少有的優渥條件,有著即便是當朝公卿也難有的視野。
同樣的,他也不缺少勤學好進的品德。
統一戰線的思想,不可能在聽到一兩句言語之後
,就能讓他徹底明白的。
誰是敵人。
這是一個偉大的問題。
偉大到足夠產生一位偉大的人。
而那個人,則被稱之為偉人。
那是比肩聖人的存在。
只是那時候,他們不用聖人之稱。
所以,在朱高熾陷入困頓之中的時候,朱允熥便準備用舉證法來讓他走出困局,踏上追求真理的第一步。
「安南的陳朝王族、官員、權貴、士紳,這些人是大明的敵人,也是那些吃不飽穿不暖,面對災禍只能舉家逃離的窮困之人的敵人。
如此,那些普通的安南人,就是大明的朋友,是需要我們去幫助的物件,是大明真正能夠做到在新設交趾道長治久安,萬世長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