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堡上,沒人知道燕王朱棣想要做什麼。
張志遠卻是眼神流轉,低聲道:“王爺要對山西道用兵?”
宋國公馮勝聽到這話,當即雙目一凝:“王爺,沒有朝廷旨意,邊關一概不得擅自用兵!”
回想著朱棣剛剛所說的話,馮勝愈發的確定,這位燕王殿下大概是因為明年不可能再有北征,就轉而打起了西進山西道的念頭。
馮勝擔憂的目光看向身邊的潁國公傅友德。
傅友德會意,點了點頭,在朱棣身後開口道:“山西道局勢未知,亦有皇太孫殿下在那邊。太孫北巡,有節制地方一應文武的權柄。王爺若是徒然領兵西進,恐會打亂太孫殿下的佈置。再者,王爺用兵,朝廷那邊恐怕也會有問責下來。”
朱棣搖著頭:“大明宗親藩王,無詔不可入京,二王不可私見,無詔不得出國,無詔不得用兵。本王記著這些規矩,也不會壞了這些規矩。”
洪武皇帝對自家人很好,非常的好。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這種對自家人的好,已經違背了他所說的對天下百姓的好。
因為這是兩種衝突的存在。
但同時,皇帝對宗親藩王也有著歷朝歷代最為嚴格的要求。
就在馮勝和傅友德以為,朱棣會因為皇室內部那些嚴苛的規定,而選擇就此作罷的時候。
朱棣卻又說道:“但是燕王府三護衛兵馬,卻不受北平都司、河北道都司節制,本王可調動三護衛兵馬於河北道境內任何地方。”
說完之後,朱棣雙眼含笑的盯著身邊被視之為燕王府第一戰將的張志遠。
張志遠會意,重重的抱拳躬身:“末將領命!即刻回返北平城,帶王府三護衛南下真定府!”
真定府西進便可直接踏足山西道太原府境內。
張志遠不由的想到了那個許久不曾再見面的年輕人,也不知如今那位又是何等的風采。
這幾年,張志遠很愛看一本書。
三國志。
他喜歡書中的關羽,雖知自己比不得關聖,卻清楚自己也如關聖當初一般,面臨著忠義的選擇。
戍堡上的宋國公、潁國公二人已經是滿臉的意外。
兩人都未曾想到,燕王殿下竟然會選擇動用王府三護衛南下。
而朱棣看著明白自己心意的張志遠,臉上露出笑容,澹澹道:“帶著人,去真定府井徑縣,聞訊伺機而動,三衛兵馬皆有你定奪。”
相較於燕王殿下面對山西道可能出現的風險,以及皇太孫殿下極有可能面臨的危局,燕王要動用王府三護衛相比。
朱棣將燕王府三護衛兵馬盡數交託給張志遠,再一次給了在場眾人更大的衝擊。
大明九邊宗親藩王,之所以能藩國九邊,坐鎮邊疆,護衛帝國北境安危,其根源便在那一座座王府三護衛兵馬的誓死追隨。
任何一位九邊藩王麾下的三護衛,都是他們全部的身家和根基。
眾人看向張志遠時的目光發生了一些不明的改變。
儘管在場的人都知道這位有著小殺神名頭的燕王府戰將,深受燕王殿下喜愛。但能喜愛到將燕王府整個三護衛兵馬都交託在他一人手上,這無疑表露出張志遠在燕王殿下心中的分量。
即便是張志遠本人,也有那麼一瞬間的恍忽。
他緩緩低下頭:“末將領命!”
朱棣揮揮手,臉上帶著笑容:“去吧,早點回北平,帶著人南下井徑。本王還要趕在年關前,這將長城各處都走一走。”
張志遠抬起頭:“末將知曉。”
宋國公馮勝看著年紀輕輕,就在這大將雲集的九邊有著小殺神名頭的張志遠,臉上也露出看著帝國軍方後起之秀,吾輩之志可承襲的笑容。
“張指揮責任重大,王爺所託之事幹系深重。再等些年,等到我們這幫老頭子爬不上馬,揮不動刀,那個時候便是張指揮你們為國家守衛著邊疆安寧的時候了。”
張志遠趕忙拱手彎腰:“晚輩怎敢比擬國公爺,遙想公爺和諸位前輩昔日追隨陛下南征北戰,打下這片天下,晚輩每每都深感壓力,唯恐讓前輩們失望。”
潁國公在一旁笑出聲,揮著手道:“這可不想那個在關外殺人不眨些帶著人回北平吧,莫要誤了正事。待回頭咱們這些年回了應天,你來家裡坐坐,多走動走動。”
這是有賞識和深交的意圖。
張志遠頷首點頭:“若有機會,末將定是要上門叨擾公爺,好求得幾樣領兵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