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勿謂言之不預(1 / 3)

小說:大明嫡子 作者:肉絲米麵

文淵閣裡,在某一個時間段開始,便有了兩名黃門內侍在角落裡旁聽。

凡三品以下官員奏章,皆由內閣決議;三品以上內閣票擬,呈奏皇帝批紅。

某種有別於原本的票擬批紅制度,在洪武二十八年得到了一絲改變。而這個改變裡,也包括了每一日都有兩名黃門內侍代表皇帝,在內閣旁聽所有的決議。

很快。

一名黃門內侍便悄然的,沒有驚動到內閣中任何一個人而離去。

少頃之後。

乾清宮中正在日常含孫弄怡的朱元章,就已經知道了今日內閣裡達成的決議。

朱元章將懷中的朱茯苓交給嬤嬤,揮了揮手示意黃門內侍可以返回內閣,而他則是緩步走到了朱標身後。

朱標這時候正在偏殿書桉前批閱內閣轉交過來的已經票擬的奏章,以及天下三品以上官員送入京師的奏章。

朱元章揹著手站在朱標的身後,探頭看向朱標正在手執硃筆批閱的一份奏章。

是湖廣道嶽州府呈奏朝廷的奏章,事關湘西一帶土司流官推行的內容。

嶽州府一半是處於湘西大山之中,從石門縣往西便進入到了固有的湘西地界。

相較於廣西道、雲南道,湖廣道的改土歸流推行的尚算順暢。

而嶽州府呈奏的奏章裡,也只是提議駐紮大庸縣的永定衛在洪武二十九年開墾山中田地,作為永定衛五千多名將士的糧草補充。

朱標仔細審閱,沉思片刻,便執筆批紅。

著允永定衛開墾田地,須得知曉,不可奪百姓田地。

等朱標批閱完畢。

朱元章在其身後輕咳一聲:「湘西一帶民風彪悍,俺記得朝廷在那邊有諸多衛所、宣撫司?」

朱標回首,頷首點頭:「湘西、貴州都司、四川道東部,因大山連橫,歷來都是地方土司自治。為防備地方生亂,朝廷在開國之處就徐徐設立宣撫司,駐紮衛所。」

「熥哥兒說,要讓這些地方的人走出來,只有讓他們都走出來了,才能減少大山裡的爭鬥。」朱元章低聲說著。

朱標笑道:「他只是做了種設想,只是兒臣以為現在大明還沒有這個能力做成這件事情。叫大山裡的百姓走出來,他們做什麼?用什麼養家湖口?靠應天城外那一座座工坊?兒臣以為,等什麼時候湖廣道也能有一座座如應天府這裡的工坊,才有可能做成這件事情。」

朱元章點點頭:「所以新政不能停!」

朱元章覺得在度過開國之處,大明又經歷了前面那些年的內部紛爭之後,現如今做的最對的一件事情,就是讓自家那混小子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折騰。

這些年,應天府匯聚的人口愈發的多了。

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國初的時候,自己一道旨意遷移地方百姓聚集京師所致,而是地方百姓自發而來的。

應天城外那一座座工坊,將應天以西數個府縣的百姓吸引過來做工。

至今,朱元章還記得當初在皇莊推門之後所看到的那一幕。

雖然當時自己被罵成了老流氓,但現如今只要一想到那樣的場景已經擴大了數倍、數十倍,朱元章便心中歡喜。

只要多一個人做活,便有一戶百姓人家能多上一份收入。

這兩年自己很少再去那些工坊看了,但朱元章卻知曉,現在僅僅是城外的一座專門從事棉花紡織的工坊,最少的都能有上千名女工做活。

並且,這些工坊並沒有影響到蘇杭一帶的紡紗。

應天這邊已經建立起以棉花為核心的一整套紡織流程。而在蘇杭那邊,則還是以蠶絲為主。

百姓增收,而

地方上卻未曾形成擠壓。

這是朱元章喜歡看到的局面。

朱標目光轉動,低聲道:「父親是在想內閣那邊的決議?」

朱元章拍拍手中拿著的一份奏章,遞到了朱標面前:「俺還沒看,你看看再和俺說道說道。」

朱標眼睛微微眯起,接過老爺子遞來的奏章。

不是孔家滿門沉海餵魚的奏章,而是河南道那邊送回來的。

朱標眼前不由浮現了自家崽那張貌似純良,實則心黑的面孔。

從今日知道孔家滿門沉海餵魚,朱標頭先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樁事極有可能是自家崽乾的。

也只有他才能、才敢幹出這樣的事情。

死無對證啊!

朱標甚至猜到了,那隻船隊裡的官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