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馬車裡的氣氛變得凝重起來。
朱尚炳悶悶道:“大伯放心,爺爺可是咱們大明的開國皇帝,他老人家是有上蒼庇佑,萬民祈福的。這一次不過是水土不服,偶感風寒,定不會有什麼大事的。”
年輕人寬慰著別人,可自己臉上卻滿是愁容。
朱標點點頭,擠出些笑容:“老爺子自然能洪福齊天!”
朱允熥沉吟了許久,才開口道:“爺爺這一次病倒,和兒子說了許多。”
他有些遲疑,只是退位的事情,還是得要提前和太子老爹說明白。
免得到時候那麼多繁瑣的事情,一起來了,宮裡宮外、朝野上下亂糟糟的給事情辦砸了。
更重要,是要讓太子老爹能接受這個事實。
朱標臉上露出疑惑。
朱允熥解釋道:“爺爺當時說了很多,除了說些家長裡短還有咱們大明將來。最重要的是,爺爺想要退位,讓欽天監選個良辰吉日,傳位給父親您。”
他剛剛說完,朱標便立馬臉色大變,沉聲開口。
“此事絕無可能!”
朱標說的斬釘截鐵,不容勸說。
他臉色凝重的看著朱允熥,沉聲道:“你爺爺春秋鼎盛,國家又正值新政如火之時,豈可臨陣換帥?再者,自古又有幾人為臣子者,行承太上禪讓事。為父雖無皇帝之名,卻因你皇爺爺信任愛護,掌皇帝之權多年。便是不行禪讓,為父也可為國效力,治理天下,匡扶社稷,造福萬民。”
朱標說的很堅決。
並沒有什麼需要三請三辭的潛規則流程。
他就是不想接受老爺子的禪讓。
洪武朝是個很奇怪的時期。
往上細數歷朝歷代,就沒有哪個朝代能和洪武朝一樣,皇帝整天盼望著太子能接位。
也沒有哪個朝代,是太子能比皇帝更受百官愛戴,而皇帝還樂見其成的。
便是強如漢武帝、唐太宗那樣的人物,對當朝太子的管控和防備,那也是嚴苛到極致的。
漢武帝的太子結局如何?
因為一個巫蠱案被殺。
唐太宗的太子又是何等結局?
父子猜忌,被逼謀反,身死道消。
漢武帝是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唐太宗是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如果以皇帝這個職業來說,他們兩個人做的事情,已經遠超皇帝本身應當履行的職責了。
甚至於當後世人提及前朝的時候,必然會將他們二人拿出來作為楷模表率,好用以教育後世之人。
但他們的太子,卻沒有一個是有好下場的。
朱標這位大明開國皇帝的太子呢?
自從他被冊封為大明太子之後,便開始了監國。
從根本上來說,老爺子一直覺得自己是個鄉下人,能得天下不過是氣運所致。
當皇帝這件事情,那肯定是讀過很多書,有些完整的帝王教育的太子,更加的合適。
自己這個當老子的,也只是個打天下的命。
治理天下,還得是比他更加有能力的兒子來做才行。
自己的兒子,就是比他這個老子強。
只是,老爺子沒有鄰居可以宣揚,讓自己的兒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老爺子都在透露著想要禪讓退位的想法。
但對於朱標而言。
這就是一件無聊透頂的沒必要的事情。
自己雖然是太子,但乾的都是皇帝的事情。
一個皇帝的名分而已。
難道這天底下,誰還敢想著搶了皇帝的位子?
皇帝不會答應。
宗室不會答應。
百官不會答應。
百姓不會答應。
歷朝歷代,皇帝的兒子們都在期待著太子出錯,好繼承皇位。這也是王朝皇權更迭之時。最容易高頻發生的事情,也是國家和朝政最容易出現動盪的原因。
但洪武朝絕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至少,只要朱標他這個太子爺當的好好的,活的好好的,就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誰要是敢說,取太子而代之。
宗室裡的那幫就藩的親王弟弟們,就能帶著各自的王府護衛,將那個敢大言不慚的狂徒給千刀萬剮了。
所以朱標一直希望的就是自家老爺子能真的長命百歲。
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