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防奏疏已經呈送兵部,不日便將帶領兩軍有功將士回京。兵部奏請陛下,二位大將軍回京之後,應當駐紮何處。”
眯著雙眼的朱高熾,不由眨了眨眼。
這算是什麼事情?
兵部理一道奏章送到內閣,交由內閣票擬也就算能定下的事情。
奉天門下,朱元章保持著一開始的姿勢,澹澹開口:“回京的兩軍有功將士,駐紮府軍右衛小校場。讓常升、李景隆兩人,入太廟洗塵安頓歇息。”
這是東征和南征所有回京的人,都直接進入應天城。常升與李景隆二人,更是直接入太廟候旨。
這是皇帝給予的殊榮。
齊泰躬身領命,默默退回班列。
當齊泰退回班列時,朱高熾心中滿是疑惑。
就這?
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
只是就在下一刻,又有人從班列中走了出來。
“臣,都察院左都御史蔣毅,奏請陛下,早日選定任用瀛洲四道三司官員。此番徵東大將軍回京晉封,此乃朝廷賞罰分明,然所需時日頗久。朝中早有瀛洲設四道之意,臣以為當早做準備,以安瀛洲地方。”
蔣毅是從工部侍郎的位置上,升任都察院正印堂官的。
他話一說完,工部尚書王儁便是臉色一緊。
連帶著,不遠處的戶部尚書鬱新,亦是心生緊張。
朝廷早就有增設瀛洲四道的打算,並且也早就傳出要選擇朝中的老臣前去坐鎮。
雖說一道方伯,乃是封疆大吏。
可是尚書乃是正二品,布政使不過是從二品。
且不說,部堂大員乃可權責涉及天下,而一道佈政卻只能行走於一道之地。
王儁最先反應過來,當即出班開口:“啟稟陛下,臣舉薦應天府知府鄒學玉、鳳陽知府丘鳳珍為瀛洲四道之二佈政。”
一個是京師知府,一個是中都知府,兩個都算是高出地方知府半級,尋常往上升遷倒是不至於一步佈政。
但現在是去瀛洲那鬼地方。
在如今朝中文武眼裡,瀛洲就是比之瓊州府更邊緣的苦寒之地。
鄒學玉和丘鳳珍去瀛洲任布政使,所說品級升的有點快,但也說的過去。
而在王儁的心中,則是有著另一份考量。
那鄒學玉仗著是心學中人,又與高春風在交趾道同僚多年,在應天可謂是橫行霸道,要作甚只消往內閣遞一個條子就能準允。
將這人給弄出應天,弄出中原,若是成了,倒是能叫那幫人少一大助力。
至於丘鳳珍倒完全是被王儁給捆綁銷售了。
京師、中都知府前往瀛洲。
可以說是朝廷對瀛洲四道的重視了吧,而這兩人也算的上是朝中能臣了吧。
奉天門下。
朱元章目光平靜,不曾顯露出任何的神色。
下方。
已經修養身心許久的吏部尚書翟善,右腳輕輕的向前探出了半個腳掌。
正當這時。
朱高熾卻是搶在這位如今在朝中似乎是沒有了存在感的吏部尚書前面,走了出來,一路到了文武班列中間。
“臣,稅署署正,朱高熾,有本要奏。”
看到老四家的小胖子站了出來,朱元章的雙眼才終於有了些不一樣的神采。
他嘴角露出一抹笑容:“你說。”
朱高熾手抱笏板,臣儀無可挑剔,躬身作揖。
“臣以為,王尚書所舉薦二人,皆不適宜於瀛洲新設四道事。”
朱高熾的話音剛落,奉天門前文官班列便發出一陣細如蚊蠅的嘈雜聲。
所有人的目光,都若有若無的看向這位長得有些憨實,抱著笏板與尋常文官並不兩樣的燕王府世子。
人人心中驚訝,且伴隨著無數的疑惑生出。
這是宗親要開始參與朝政了嗎?
皇帝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可是想到這裡,人們心中便是一陣長嘆。
這位燕王世子都已經就任稅署署正多時,掌管著天下稅署稅司,間接掌握著那不計其數的稅兵。
這位年輕的第三代宗親,要開始在朝堂之上嶄露頭角了嗎?
人人心中都充滿了疑問。
可是對朱高熾而言,卻十分的無奈。
鄒學玉不能被弄走,不光因為他是心學的人,也不光因為他是熥哥兒親自安排在應天知府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