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內五龍橋,找到自己的位置。
朱高熾就看到奉天門下,一張大大的、黑黑的笑臉正衝著自己使勁的比劃著眼神。
他輕咳一聲,看著臉皮厚的快要趕上應天城牆的朱尚炳,示意對方注意點皇家體面。
鳴鞭校尉開始在奉天門門洞下抽響長鞭。
整日裡沉迷於兩個皇重孫之間的皇帝駕臨朝會,對於所有人來說都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皇帝和皇太子的身影,已經在奉天門後面出現。
朱高熾望了一眼,便看向一旁在京僅存的三位內閣大臣。
任亨泰、解縉、徐允恭。
在他們之後,則是滿朝的文武百官。
至於今天朝會會發生什麼,早在內閣的閣議之後就已經確定了下來。
朱高熾很確定,今天朝會的議題就是這個。
在如今新政施行快一年之際,朝廷內部需要有一次公開的討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探究新方向,發展新思維。
當然。
朱高熾很懷疑,如果出現問題的話,自己那位和藹可親的皇爺爺,到底會選擇用什麼辦法來解決問題。
這段時間,京師裡頭多了很多陌生的面孔。
每一個傍晚,朱高熾都會爬到西安門城牆上,眺望著整座應天城。
在夕陽播散的光芒照耀下,他只覺得眼前越來越多的迷霧升起。
而在他身後的皇城大內,正由一柄天子劍蓄勢待發,要以無比的劍氣裂開這籠罩著的重重霧氣。
現在整個朝局,其實已經越發的清晰起來。
雖然新政會受到重重或明或暗的阻力,但也正因為朝廷正在推行新政,所以也就能更清楚的看到這天底下的所有人,屁股都是朝著什麼方向的。
奉天門後,那兩道熟悉的身影,將朱高熾從浮想之中拉了回來。
臺院的監察御史們開始高呼著,在最後時刻糾正官員們的儀態。
內宮大總管孫狗兒則是小腳步快速的到了奉天門下早已擺放好的兩把椅子前。
“皇帝到。”
“皇太子到。”
帝國最威嚴的兩個男人出現在了奉天門下。
百官無論文武、宗親,盡都揮袍跪地。
“陛下萬歲。”
“太子千歲。”
官員們動作統一,奉天門前群臣跪拜。
朱元章並未立馬落座,而是一手扶著椅子,一手叉腰,看向奉天門前的臣子們。
老爺子指定又是在盤算著要拿什麼人開刀了。
站在下面的朱高熾心中想著,不由回頭掃了一眼滿地的文武官員。
孫狗兒忠實的履行著自己作為大明朝最具全是之閹人的職責。
“百官有本奏對。”
他一開口,也就說明今日的朝會進入到了正題。
官員們亦是遵循著朝堂之上的潛規則。
一般而言,朝會上的奏對,都是依照官階高低來排序的。雖然沒有明言,但所有人都是如此照做的。
除非。
就如同今日此刻一樣。
內閣的三位沒有開口,然後人們這才將目光投向六部、三法司以及五軍都督府的正印堂官大老們。
等到這些人也沒有開口。
接下來就是各部侍郎、五寺卿之類的官員。
正值此時。
兵部的隊伍裡,走出一人。
其人年歲不大,估摸也就三十出頭的樣子,穿著一水的紅袍,前後補子上繡著孔雀。
他正了正頭上的烏紗,抱著笏板,扣著腰上的樓花金腰帶到了中間。
齊泰雙手抱起笏板,拱手彎腰:“臣兵部左侍郎齊泰,有本要奏。”
這位在朝中亦是以記憶著稱。
年初朝廷裡接連廢黜貶謫官員,齊泰也順勢晉了兵部左侍郎的位子。
皇帝自是准奏。
倒是下方的朱高熾目光意外的看向這位兵部左侍郎。
若是自己沒有記錯的話,熥哥兒當初可是提過這位的名字。
不過從熥哥兒的表情來看,似乎是有些不喜這位。
熥哥兒不喜歡,那這人定然是有問題的。
朱高熾雙手抱著捏著笏板,雙眼微微眯起,對著齊泰上下打量了好一陣。
齊泰這時候也開口道:“啟稟陛下,徵東大將軍、曹國公,徵南大將軍、開國公,回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