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人是知道經濟戰的。
前宋的時候,王安石便用糧食狠狠地做過一場。
但是,大概是因為慣性的原因,又或是大明朝過往的金融體系成分,今人對金融的概念還是模糊的。
資訊的不對等,必然註定了結果會是怎樣的。
秋收的日子已經臨近。
直隸道一十八府地界上的名門望族以及那些鉅商們,一個個都籌措到了足夠的銀兩,時刻準備著,只等秋收開始,他們便會用馬車拉著銀錢下鄉,然後再將低價收上來的糧食高價賣出。
這些人家往日裡精心打造的後院,這些日子裡一一被毀壞,方便將地窖裡已經開始發黑的銀錢取出來曬太陽。
明面上,所有人都在等著今年註定會是豐收的秋季,但是在直隸道一十八府下面,卻早已暗流湧動。
今歲直隸道一十八府糧食收購價,在很短的時間裡就被完全的統一下來。
遠低於過往的價錢。
而這些人為了顯得不曾壓價,便開始以各種手段抬高銀價。
以至於到了最後,銀價兌金價,遠遠突破此前的一比四大比例,升到了一比三。
現如今更是有人開始觀望著,銀價兌金價最後會不會在直隸道地界上,被這些人強行拉昇到一比二的地步。
“典當!抵押!”
“就是給咱們這棟宅子抵出去,也要給老子還回來銀子!”
抵臨應天府的鎮江府城裡,一戶商賈家中,主家滿臉漲紅的衝著家中的管事們咆哮著。
而這樣的場面,幾乎是每時每刻都在直隸道一十八府上演。
搶銀子。
所有人都在搶銀子。
那麼是付出比過往更大的代價,這些人也要將銀子給拉回來,好在過幾日秋收開始,換成價值更大更多的糧食。
按理說。
地方上出現如此瘋狂的情況,地方官府應當及時出手,將這股浪潮給壓下去,穩定地方民生經濟。
但幾乎是所有的地方官府衙門,都默契的保持著安靜,衙門緊閉,作勢外頭風起雲湧。
便是偶爾有那麼一兩座衙門因為膽小,而下發行文,可是除此之外也沒有更多的動作了。
在外頭的喧鬧和瘋狂之中。
應天城北邊玄武湖畔,幾掛鞭炮聲擴散了出去,在湖面上引起一層層漣漪。
北方屬水,主玄武。
水則生財,有源源不絕之意。
在接連不歇的鞭炮聲下,隨著湖面吹過來的風,將此地瀰漫著的煙霧吹散,露出了兩座臨湖官衙。
左近衙門匾額上書:大明商號。
右近衙門匾額上書:大明銀號。
商號,銀號,似乎都是與經濟有關的。
在場為這兩座朝廷新衙門揭幕的,除了戶部的官員,卻還有內廷二十四衙門大總管孫狗兒在場。
戶部尚書夏原吉和孫狗兒簇擁在朱允熥身邊,看著一輛輛裝滿銀箱的馬車駛進大明銀號衙門。
“總共是五百萬兩白銀,前期戶部解送三百萬兩與銀號,待明歲開春瀛洲四道銀礦產出送回,便補上缺下的二百萬兩。”
戶部尚書夏原吉笑吟吟的看著馬車,將這一箱箱的銀子從戶部大倉拉到大明銀號,一副本尚書天下第一有錢人的模樣。
從這位戶部尚書的臉上,全然看不到半點心疼的模樣。
這若是放在洪武二十四年以前,誰要是想一下子從戶部拉走五百萬兩銀子。
不!
便是現在擺在眼前的這三百萬兩銀子,戶部上上下下能將對方給生吞活剝了。
想從戶部手上拿錢?
沒門!
但是現在,戶部說拿五百萬兩銀子,就實實在在不打一分折扣的給出。
孫狗兒則是笑吟吟的說道:“夏尚書升任戶部,這幾年朝野上下都是有目共睹的。國家穩定,可是離不開夏尚書您這位財神爺的。”
夏原吉則是含蓄的笑了笑。
畢竟這大明商號和大明銀號,雖說都是剛剛設立的,但卻屬於皇室管理。
商號和銀號掌事的,都是秦王殿下。
自己這位戶部尚書和孫狗兒這位內廷大總管,都只能在兩邊各自擔任左右副差。
按照皇太孫的說法。
這大明商號和銀號,既不屬於皇室也不屬於朝廷,不論是皇室還是朝廷,派來的人也只是擁有管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