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皇太子殿下的忿怒,遍佈整個大明的錦衣衛在半個月內便盡數知曉了皇帝陛下悄悄離京的訊息。
一時間,地方上明面紋絲未動,然而私底下已經是無數人在悄悄的尋找著皇帝陛下的蹤跡。
武昌城方向,在朱允熥猜測老爺子很有可能是讓武昌而來之後,不光是將武昌城內的錦衣衛盡數派出,沿著長江往下游方向尋找。
還趁著五萬京軍入城之際,暗中派出了上千人,像是撒出一張漁網般,迎著朱元璋可能過來的方向網過去。
然而誰都不知道。
此刻的朱元璋,究竟是多麼的開心。
帶著兩個大孫子的朱元璋,在黃梅縣足足停留了三天,飽飽的聽足了戲,這才意猶未盡的繼續往湖廣道方向趕路。
又過幾日,朱元璋已經帶著人,悄悄離京,越過黃州府廣濟縣、蘄州縣,乘江邊漁船跨越長江,進入武昌府大冶縣境內。
大冶縣毗鄰長江,境內水陸縱橫,已然是湖廣糧倉腹地,加之大冶境內礦藏豐富,自古便有開採銀銅鐵,使之大冶較之別處更顯富碩。
只是過往,這份富碩卻是屬於豪門大族、官宦人家,與百姓無關。
朱元璋選從大冶過境,往武昌城去,一來就是要看看現今湖廣道地方對洪武新政的執行程度。二來便是為了看看如大冶縣這樣富碩之地,其轄下百姓的日子究竟又是什麼樣子。
鐵山鎮,便在大冶縣城西北方不過三十里地的位置。
作為大明在江南地區重要的鐵礦生產地,大冶承擔了幾乎一小半的生產量。
而大冶縣境內的鐵山鎮,又承擔起了整個大冶鐵礦產量的七成左右。
這是一座已經有著初級工業基礎的城鎮。
站在四峰山東南角,向著西北角的鐵山鎮看過去。
坐落在四峰山西南角的鐵山鎮,和鬱鬱蔥蔥的四峰山相比,鐵山鎮就是光禿禿的一大塊。
大片的土地被清空,地皮被掀開。
礦洞大大小小的佈滿整個鐵山鎮四周。
巨大的煤礦堆,就堆在鎮子一角連通河流的位置。
每日都會有無數的煤礦從各地送來,然後送進那些冶煉爐中,為朝廷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鋼鐵原料。
外地人稍稍靠近鐵山鎮,鼻腔裡就會被濃郁的煤炭味、硫化物的氣味給充斥著。
周遭的細小河流裡,流淌的不再是清澈的河水,而是泛著金屬沉澱物的渾濁液體。
這樣的地方,已經不再適宜種植莊稼了。
離著鐵山鎮更遠的地方,才能見到野外的田地裡種著莊稼。
是人,就不會覺得這是一個好地方。
朱元璋同樣如此。
即便他知道鐵山鎮是個礦產地,可對這裡的環境依舊覺得不適。
站在進鎮的路上,朱元璋抬頭看向鎮子裡那一片片架在礦場上的工坊,根根沒日沒夜噴吐著濃煙的煙囪,如同森林一樣。
朱元璋的眉頭微微皺起:“瞧著這裡的煙囪,倒是和應天城外那些工坊有些相似。”
在應天城的時候,這兩年時常就會溜出宮到處轉悠的朱元璋,對眼前的煙囪很是熟悉。
這題朱高熾會。
他上前一步,到了老爺子身後,小聲解釋道:“朝廷當初開始推行新政,有一條便是重新勘探改建地方上的礦區礦場。
大冶縣屬於湖廣道乃至於江南長江沿線重要的銅鐵產出地,鐵山鎮就在改建的範圍之內。
如今,鐵山鎮開採出來的礦石,可以直接在鎮上進行徹底的冶煉,隨後就能透過長江一路往下運抵京師。
按照工部和戶部的計劃,這邊還會進一步改建,爭取能在近幾年將鐵山鎮從礦石開採、冶煉地,改進成為包括開採、冶煉、鍛造為一體的生產地。”
朱元璋目露好奇,眼中帶著幾分疑惑:“就如山西道那邊已經開始做的煤礦改建?”
自山西道亂子平定之後,晉商被朝廷徹頭徹尾的清剿乾淨,山西道便開始了一場全新的改革。
作為大明最重要的煤炭生產地,山西道正在進行著一場大型工業改革。
以工部為主,在山西道境內幾個重要的煤炭產地,開始整合人力、物力,將煤礦的開採、清洗、製成整合到一起。
朝廷的目的是爭取在近幾年,能以山西道的煤礦為核心,供應起整個北方明軍在冬季的取暖消耗。
朱高熾點頭道:“大致相同。只是大冶縣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