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太子爺說要去看看新式的火炮,自然沒人敢阻攔。
而且太子爺出宮,也遠比皇帝出宮更簡單一些。
至少沒人能說龍體要緊之類的話。
寬敞的太子馬車壓在路上,車子裡的人卻感覺不到什麼顛簸。
大概是為了能讓太子爺隨時隨地都能有辦公的地方,這座馬車內部也是文房四寶樣樣俱全。
一條矮腳案牘後,上面依舊是堆放著幾份文書。
朱標則依舊是正襟危坐,目光下沉,審閱著面前的文書。
這個時候,朱允熥就很希望小胖或者是炳哥兒能在身邊。
因為從他的視線裡,老爹這一次根本就沒有將心思放在眼前的文書上。明顯是在想著旁的事情,而且很有可能就是一件會有人要倒黴的事情。
朱允熥默默的挪了挪屁股。
朱標卻好似是隨意的抬起頭,掃了一眼挪屁股的兒子。
“國家現在日新月異,為父時常會覺得跟不上國家的腳步了。”
朱允熥眉頭一挑。
看吧。
自己就沒有猜錯。
他頷首低頭,小聲道:“為政者,善人也。以人御物,則天下安。”
朱標點點頭:“理倒是這個理,如今你倒是看的愈發明白了,這很不錯。”
朱允熥小心謹慎:“父親厚愛。”
馬車裡,傳來朱標的笑聲。
他將面前的文書推開,轉動著手上的扳指,目光閃爍:“工部如今大不同於以往,我聽聞他們還弄出了不少民間百姓受益的好東西。這一次朝廷還要經略西南土司,又有新式火炮出來,倒是合乎時運。”
朱允熥則是附和道:“等國中幾條主幹水泥路、鐵路修建完畢,龍江造船廠再將鐵甲蒸汽船弄出來,到時候我大明的兵力就能送往更遠的地方,為國家開疆闢土,為萬民造福。以萬邦滋養我朝中原故土,養育出一個萬代天下來。”
中原故步自封的問題其實很明顯,答案也很清晰。
向來都是中原的思想限制,加上中原之外的地形地勢阻攔。
但是如今大明上上下下的思想,正在經歷著一場翻天覆地的改變和洗禮。在東征和南征的節節獲利之後,在北征徹底結束的當下,人們已經能夠接受,國家的軍隊走出來,為國家從外部帶回來更多的利益。
中原人已經找到了一個新的獲利方式,從而緩解內部的利益鬥爭。
而一旦接下來在道路和運輸上,再有一次大的改變。
從中原走出去的浪潮,將不再是從朝廷中樞向下推進,而會變成底層人民對上表達出向外擴張的需求。
就如應天城外新造的那座上元門碼頭。
那邊的倉房裡,是堆積成山的從南邊運回來的香料、木材和礦石。
而這些都會被百姓們消化,財富一層層的沉澱到民間。
朱標面帶笑容,只是那雙深邃的眼神,卻讓人看不出他到底是在想著什麼。
這時候他繼續說道:“日新月異好啊,此番朝廷經略西南土司,徹底改土歸流,若是一切順利,大明將上下一體流官制,天下皆為大明子民,而無土人、苗人、明人之分,彼此一統。”
大漢奠定了漢人的稱呼。
大唐豎立了唐人的威嚴。
而今,大明也該塑造一個屬於明人的盛世,被後世傳唱。
朱標的目標很宏偉,他要打造一個上下一體皆為明人的國度。
這即便是在漢唐,也未曾真正有君王實現過。
朱允熥卻很贊同這一點。
一個家國,便都是一樣的人,不分彼此,無有高低。
大明人就是大明人,而不是什麼大明之中原人、大明土人、大明苗人。
“若要實現父親的願景,此番西南改土歸流一事之後,還需耗費時日移風易俗,不論天下南北東西,大江大河兩岸,都有著相同的風俗文化,如此才能真正將人心擰成一根繩。”
朱允熥低聲說著自己此前已經思考過很久的事情。
朱標面露讚許:“這些都有待此番西南之事完畢後才行定奪了,只是眼下卻還是要以經略西南為要。而今,新式火炮有了,朝廷不缺糧草兵械,軍中將領官兵聞聲求戰,可是這主帥人選,為父卻還是遲遲不曾有想好的,懸而不決。”
說完,朱標的目光淡淡的看了朱允熥一眼。
朱允熥此時還尚未察覺,隨口說道:“二叔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