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級標準的生物體,它遠遠比科技達到第五級更難。
就好比人類可以掌握核聚變,但不一定會邁向增強人進化。
對方的來頭,安揚十分感興趣。
他也有過試圖與其他管理者建立聯絡,但至今一無所獲,想要在10^500個宇宙中碰面,這個難度不亞於想在浩瀚的宇宙中尋找一粒不起眼的灰塵。
既然幾十年碰不到,那幾千年,幾萬年呢?持續多年的管理者生涯已經讓他學會了淡定,他可是永生的,他相信早晚有一天自己會碰上。
現在他需要先維護好自己的有序途徑,他不知道其他管理者是否這麼做,但他很青睞輪迴體系帶來的效率。
……
大總部的地點篩選火熱展開。
輪迴者被髮往四面八方,資訊不斷匯聚,再與智慧的資料進行對比,從中找出一個地點最合適,最不影響到周圍文明的區域。
安揚在看到資料和圖片後,就管它叫“塔拉”
塔拉是地球的別名……它表面涵蓋著大量的水資源,佔據了星球的68%,探測器的結果顯示其中的淡水資源佔據一半,條件非常優異。
水裡已經有了些微生物,或許經過幾億年的發展,能夠有智慧文明,但大氣層的過度稀薄,也可能會讓智慧夭折。
但現在,它的歷史軌跡會發生改變。
網路人的飛船攜帶者大批次機器網路人群體抵達了這塊星域,它由一顆1.5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構成,星系內行星數量眾多,礦物、核物質十分豐富。
殖民飛船進入了“塔拉”的軌道上,工業裝備開始不斷空降,工業體系將能夠在24個標準地球時內,建立起來。
網路人的優勢也發揮到了淋漓,憑最高的默契效率,他們第一天可以生產一個機器人,那麼第二天就能生產三個,第三天九個,第四天27個……
按照這種幾何倍數發展,30天后,機器人的數量能夠達到200萬億個——這是理想模式,安揚砍掉了一大半,最低要求是10億個。
十億機器人都能夠進行星系大搬運了,更別說改造一顆星球。最需要的大氣層會爭取在半年內生成,對山川河流,植物動物的移植,也會在半年後展開。
想要將其打造成一個能夠讓自然人都自如生活的社會,預計耗時是兩年左右——相當於曾經那個聯邦花費一兩百年而言,效率飛快。
現在,機器化的安揚已經站在了這片土地上。
機器人不需要呼吸,但感測器可以給他感受地面的一切,重力大約比標準g弱一些,但陸地面積不比地球上的少。
對這麼一大塊土地的利用,手裡的設計圖已經描繪出來,追求藝術和美的設計師,讓它具備了高樓林立的鬧市,青山綠水的鄉村,發揚了各個時代的特色。
從設計圖上看,如果不知道用途,恐怕會以為這是度假地,但是它的訓練場,武器試驗場同樣不會少。
從本質上說,這裡將是匿名黨的大本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