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過來!
簡單,直接,粗暴,帶著明確的目的性,又透著一種讓人極其反感的高高在上。彷彿他說這話, 旁人就必須聽從一般。
這一瞬間,見愁差點沒反應過來, 待反應過來了,卻是險些冷笑出聲。
多久沒聽過這樣大言不慚的話了?
別說是她如今走到哪裡都要被人稱一聲“元嬰老怪”, 便是當初剛進十九洲的時候, 也沒幾個人敢跟她這樣說話啊。
除了當初十八層地獄那些亡命之徒……
但遺憾的是, 這些人的下場都不很好。
陳舊的客棧,在見愁靜寂的目光下,沒有半點聲響。
她就站在樓上,垂眸俯視著下方, 唇邊卻勾起了一線嘲諷的笑意, 面上鎮定的神情沒有半點變化。
同樣沒有變化的,是她的腳步。
剛才站在哪裡, 現在還站在哪裡,一動沒動。
下面持著法螺的那一名僧人,幾乎立刻就感覺出了見愁態度上的不配合。這與他先前對人宣佈明妃佛母入選之事時的反應, 截然不同!
於是, 臉色就變得難看了起來。
他法號摩迦, 拜在弘忍上師名下, 是常年侍奉於聖殿的普通法師。
雪域各地但凡有多點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廟宇,這些廟宇中有固定的上師主持。但誰都知道,真正的聖地是聖山,是聖殿。
這裡匯聚著整個雪域佛法最精深、修為也最高深的一群僧人。
從三千僧眾,到七十二上師,三大法王,甚至那一位他只聽聞其名還從未有幸見過其人的聖子寂耶……
弘忍上師只是七十二上師裡最普通的一個。
摩迦是他第三位心傳弟子,雪域一般都稱作“心子”,說得好聽,其實也不過就是個普通的弟子。
如今修行雖已有百年,可他從未得到過什麼指點和重用。至於那些只有上師和法王們才能享受到的“大樂”,更是沒有半點接觸的資格。
所以,眼下這件事是他的機會。
他此行從聖殿出來,是為了兩件事。
一是為來昭化寺接那一位要繼承狄一上師衣缽的懷介法師前去聖殿,接受洗禮灌頂;二則要沿途尋覓,甄選合適的明妃,帶回聖殿,以供寶鏡法王修行之用。
前者不必說,在聖殿中乃是尋常事。
但後者就是旁人求也求不來的大好機會了。
寶鏡法王乃是新密三大法王之一,在前段時間新密兩派的爭鬥中對上了舊密利嚴法王,兩位法王實力相近,鬥起來也是旗鼓相當。
最終,寶鏡法王還是略勝一籌,重創了利嚴法王。
但其自身亦被重傷,修為受損嚴重,以至於外魔滋生侵擾其心,急需找到合適的明妃輔助,療傷修行。
在雪域,或者說新密,明妃佛母,是十分重要的存在。
上師們往往會透過特殊的手段甄選十二到二十歲的妙齡女子為明妃,以作日常雙修之用。接受過了密灌頂且常伴上師身邊的明妃,便算是真正的“佛母”。
本質上,“明妃”與“佛母”,是對同種人的不同稱呼。
一名新弟子若想真正踏入修行之道,必須接受“四灌頂”,謂之瓶灌頂、密灌頂、智慧灌頂和勝義灌頂。
其中瓶灌頂重在觀想,但隨後的三灌則都需要佛母明妃參與。
通俗一點說,密宗修行之法的根本,就在與明妃雙修的“樂空雙運”上。越是能在與明妃修行的極樂中保持“大空”之想,修為便越能得到精進。
一般而言,明妃越有慧根,對修行的輔佐之用便越大。
有時候一位明妃甚至能幫助多位上師修行,使他們“即身成佛”。
若明妃能在修行中保持清明,體悟佛理,也能與上師一般修行,成就自身,修成“空行母”。
數百年前新密就曾出過一位空行母,乃是曾經在寶鏡法王身邊的佛母。但在前些年新舊兩派的爭鬥中,她卻毅然投向了舊密。
甚至,如今寶鏡法王身上的傷,也有她的“功勞”。
因在這一位空行母身上吃過虧,寶鏡法王對身邊的佛母都不很信任。
所以前幾日才特意交代了他,賜予了法螺,在去接昭化寺懷介法師的同時,借法螺甄選,尋找明妃。
寶鏡法王許諾了他,若此事辦得好了,將親自為他主持第二灌。
自來普通弟子的四灌頂儀式都是上師主持,若能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