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原因
前面介紹的一些技巧,已經足夠幫你在犯錯後重新返回人類社會,被一般民眾所接受。不過要想讓人們給你好臉色,你還得繼續加油,把下面的事情辦完了。
首先,為了把自己希望避免類似悲劇再次上演的決心傳達給對方,你得把你所以發生錯誤的詳情跟對方說清楚。這說明你已經對自己的錯誤有過深刻的反省。
人們無法真正原諒你,在一定程度上,常常跟不瞭解你犯下錯誤的具體情況有關。這意味著,某些事情曾經在對方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而且還有可能再次發生。誰攤上這種事情能不害怕呢?不讓人家獲得知情權,至少也會讓人產生自己不被重視的感覺。
具體說明錯誤情形時,你可以採用就事論事的方法,孤立地解釋事情的原委,把整個錯誤解釋成一個意外。這樣就減少了對方對於類似事件會再次發生、影響自己生活的顧慮。
接下來就到了必須回答“為什麼”這個問題的時候了。人家的生活遭遇不幸、變得喪失樂趣,全都是因為你的膽大妄為,“為什麼你會這麼做呢?”要是你不給人家一個可以接受的答案,人家怎麼可能感到真正滿意、怎麼可能輕易地就讓事情過去呢?除非人家已經理解了你這麼做的原因。
簡單地說什麼“我不知道……”、“我沒想到……”是不可能真正打消人家悲劇重現的顧慮的。在此你要面對一個挑戰,就是如何合理地解釋自己的行為,同時還不被人當成是狡辯。根據研究,大多數人在試圖贏得他人諒解時,往往能很順利的施行前述的技巧,可惜大意失荊州,最後在這裡翻了船。
舉例來說。要是你自己本來在路上走得好好的,忽然躥出來一個人把你撞了,你會本能地有兩種反應。第一種反應當然是生氣,因為這也太不尊重你了;第二種就是看清楚撞你的人究竟是何方神聖,確定對方是不是有意這麼做的。
要是撞你的人是一個小老太太,你就不會產生進一步的怒火;要是撞你的人是一個大小夥子,你就會覺得很憤怒。原因在於你覺得小老太太是弱者,撞你肯定是缺乏控制能力造成的無心之失。對於身強力壯的小夥子,判斷則正好相反。可見人對於事情的判斷常常有多主觀。
分析上面的現象,我們意識到,解釋自己的錯誤最不容易引起他人反感的方法,是把自己歸入弱者行列,把自己的行為歸結為害怕的結果。人人都有過害怕的情感體驗,也明白害怕是怎麼一回事兒。
比如你可以套用下面的例子,跟人家解釋自己的立場:“那會兒情況越來越糟,我就害怕了”、“我怕你開除我,所以在籤合同時就沒敢跟你說實話”、“我怕你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以後怪我,所以我就撒了一個謊”。
這麼一說以後,你的錯誤看起來就不再那麼像徹頭徹尾的背叛,而更像一個膽小鬼出於恐懼做出的冒失行為。這種說法強調了你柔弱的一面,進一步使對方恢復起對自己力量的自信和自尊心。這也給對方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透過安撫你的恐懼,進一步恢復自尊和自信。
● 第四個階段:說明自己沒撈到任何好處
最後一步,要告訴人家,你並未因自己的做法獲得任何精神的愉悅、也沒因此賺到錢……總之,是從中沒得到任何好處。既然時光不能倒流,有些事情你也不要太實在。你不僅要儘可能地把事情的發生解釋成一場誤會,還要避擴音及你從中獲取的好處。
對方原諒你的關鍵在於,你能否恢復雙方利益的平衡,不管私人關係還是工作關係都是如此。要是你獲得了某種程度的好處,你就得加倍還回去,才能把事情擺平。絕不能承認自己從中獲得了任何物質上好處或心理上的滿足。
比如,你可以說一些類似這樣的話,交代清楚自己費力沒討好的處境:“那天真喝多了,跟你在一起的時候一點感覺都沒有”、“那些錢我一個子也沒有花著”或“結果我比先前過得還難受,心裡老是充滿了罪惡感”等等。
這個裝可憐蟲的技巧,將最終贏得對方的原諒,雖然對方有可能立刻就原諒你,也可能還會繼續跟你僵持一陣子。道歉道到這個份上,你也可以說已就算仁至義盡了,除了等待也就不用再瞎折騰什麼了。隨著時間的流逝,事情終會逐漸平息,你們的生活重新走上正軌,對方就會自然而然地重新接受你了。
如果說錯話,用曲解的方法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前面半截所說的那些技巧,都是針對辦錯事的情況的。有時候我們得罪人,卻是因為口沒遮攔、說錯了話。這裡有一個叫做“推而廣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