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警民關係一直很緊張。
小宋在走訪中發現,由於群眾跟自己不熟,同時懷疑小宋是來翻舊賬的,幾乎都支支吾吾地語焉不詳,不肯配合自己的工作。跑了一個下午,小宋只蒐集到微乎其微的沒有任何價值的情報,眼看就要下班,只好灰溜溜地開車回到警隊,進門就衝陳隊長叫苦。
陳隊長聽說了小宋彙報的情況後,不由得大笑說:“這樣吧,明天我就有時間了,明天我跟你一起去看看。”
結果第二天,小宋在陳隊長的帶領下,順利地調查走訪了大量某村群眾。大多數村民這次都很配合警方的工作,和小宋單獨前往的時候的情況真有天壤之別。在村民的幫助下,他們獲得了一條偵破案件的重要線索,此後不久就順利地逮捕了犯罪嫌疑人。
陳隊長究竟有什麼樣的錦囊妙計,可以迅速安撫住多疑的村民,以爭取到他們的信任,幫助自己開展工作的呢?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經常需要面對一些跟小宋和陳隊長面對的問題類似的問題,——如果你想從某些人那裡瞭解情況,首先必須贏得對方的信任。接下來,我們結合陳隊長的例子,解析一下具體的技巧。
告訴對方一些私密,以交換對方的信任
學者認為,比起人的外部行為來,人的自我認知對人的信念有更強的影響力。在利用外部行為改變交往物件看法不怎麼現實的情況下,可以利用人的心理的這一特點,用改變影響對方自我認知的方法,改變對方的某些信念,從而輕而易舉地贏得對方的信任。
根據這一理論,如果你的交際物件是一般嘴嚴的人,可以在儘可能的範圍內、以不招致任何人的反感為前提,告訴對方一個秘密或任何個人的私事,以表現自己對對方的信任。不過在做這件事的時候,不可太主動,必須設法給對方造成一種你的洩密是對方爭取的結果的效果。要不然人家就有可能把你當成是嘴沒把門的、跟誰都喜歡亂說的傻瓜。如果對方意識你到對自己的信任,他就更傾向於信任你。這不是出於討好的目的,而是一種投桃報李的自然反應。
比如當日,陳隊長領著小宋,遇見第一個在村頭閒坐的農民時,採用的就是這一技巧。陳隊長先跟村民寒暄了幾句,自然過渡到雙方都很敏感的警民衝突事件,然後把一些村民很關心、同時不可能瞭解的警方內部的處理內幕告訴了對方。
村民由於好奇,不免話越說越多,同時覺得這警察連自己的家底都肯告訴自己,也是一個實在人,對陳隊長戒意頓消。陳隊長於是就跟這個村民建立起某種程度的信任關係。倆人越嘮越近乎,村民漸漸看不住自己的嘴巴,也把村裡的很多事情——包括陳隊長和小宋想了解的情況,知無不言地告訴了陳隊長。小宋在旁邊不時插言,不等陳隊長使眼色,已經掏出記錄本,刷刷地記了起來。
一般而言,你告訴了人家一些你的秘事,這不一定就能使對方在心理上變得跟你立刻接近起來,但是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回應你的衝動,不把自己的某些事情告訴你,自己的心理就老覺得不平衡。這樣一來,他就不得不跟你坦誠相見,暫時把心機、權術一類的東西置諸腦後。
在這一瞬間對方的心理會發生很微妙的變化。一旦對方把某一件事情告訴你了,雖然人家可以這麼做也可以不這麼做,立刻就會變得比此前沒告訴你的時候更加信任你。對方告訴你的事情越多,就會越覺得你靠得住。一旦開頭,對方就會越來越控制不住形勢,忍不住把更多的私密檔案交給你的大腦保管。
人們一旦跟你分享了某些私密,就會變得更加信任你。這一無意識的心理過程存在這樣的心理邏輯:“我為啥告訴他這麼多事兒啊?信任他唄。”反之,如果對*得自己告訴你很多事情,還不信任你,就會迅速陷入心理衝突之中——對方當然不肯承認自己是一個傻瓜。為了達到行為、心理的和諧統一,他必須化解不信任你、還跟你說了很多廢話這一矛盾,必須變成真正信任你。
與對方討論怪力亂神,從不易引起猜忌的話題尋找突破口
陳隊長一行遇到的第二個村民,是一個嘴巴比較嚴的人。陳隊長意識到對方的戒備心很強,前面的策略不好使,就使用了跟對方閒扯怪力亂神這一技巧。
這個技巧的意思是,如果你的交往物件是一個嘴巴很嚴的人,從來不隨便說任何有可能引起爭議的話,你可以跟對方討論一些神秘新奇事物,比如神仙鬼怪、外星人、投胎轉世、試管嬰兒等,徵求對方對這些事物的看法。
對方多半會跟你說,自己沒考慮過這類事情,反正跟自己沒啥關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