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在歷史的風雲變幻中,一度號稱世界第一大都市的長安在漢以後屢遭破壞,又不斷修葺,曾作為新莽、東漢獻帝、前趙、前秦、西晉愍帝、後秦、西魏、北周的都城。到隋文帝統一中國時,久經戰亂的長安城殘破不堪,正所謂“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當年繁華夢斷,不堪回首。尤其是前人一直採取就地挖坑掩埋的方式處理垃圾和生活汙水,導致漢長安城的地下水源被嚴重汙染,已經不再具備作為城市的功能。
在這樣的狀況下,隋文帝楊堅以宏大的眼光,決定放棄龍首塬以北的漢長安故城,在龍首塬以南重新修建皇城和宮城。高熲負責營建,著名建築師宇文愷被任命為營新都副監(總設計師)。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盛唐130年…大興城3
塬是一種特殊的地形,在西北黃土高原上相當普遍,凡高起而上面平坦的地方都可以稱為塬。宇文愷在考察地形時,發現龍首塬以南有六條斷續起伏、寬窄不等的高坡,大致為由西向東,微向北趨。本來,如此高崗橫峙、不盡平坦的形勢,是令建築者頭疼的大問題,但宇文愷卻別開生面,考慮到六條高坡神似《周易》中乾卦象的排列,決定採納“乾之六爻”的釋意來總體規劃長安城。
在《周易》乾卦理論中,六爻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初九是潛龍,勿用。九二是“見龍在田”,因此只能在第二道坡上設定宮城,“置宮室,以當帝王之居”。九三為“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在此高坡上設定皇城和百官衙署,正好可以體現文武百官健強不息、忠君勤政的理念。
這樣,宇文愷在建城時充分利用了地形的優勢,以六條高坡作為新城的骨架,以坐落在城北的宮城為中心主體,宮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漸次展開。皇城、宮城、寺廟位於高坡的地勢高處;高坡之間的低地,則是一般居民區,與皇城形成鮮明的對照。城內建築高低參差,錯落有致,別具一格,與古不同。
最值得一提的是,低窪地帶除了居民區外,還利用圍繞長安的涇渭等八水,大量開渠引水,挖掘湖泊,增大了城市的水域,擴大了立體空間。唐朝時,長安城中人工開挖的渠水中竟然可以行船,這實在是亙古未有的創舉,直到今天,也是空前絕後的。
新建成的都城,設計周詳,制度嚴謹,佈局井然,規模宏偉,是當時世界上規劃最完整、城建最齊備、建築最壯觀的城市。縱貫南北、橫貫東西的主街道寬度都在一百米以上,作為全城中軸線的朱雀大街寬度更是達一百五十五米,不但在當日已經打破世界的各種紀錄,就算放眼今天,比起任何一座現代化大都市也毫不遜色。全城以朱雀大街為中軸線,道路街坊區劃均衡對稱,街衢寬廣,綠樹成行,渠水周流。全城完全採用東西對稱佈局,規模宏大,建築規整,南北向大街十一條,東西向大街十四條。全城劃分一百零九個坊和東、西兩市,街道縱橫,坊肆林立,街市如棋盤一般整齊地排列,坊裡全部排列入棋局。正如白居易在詩句中所描述的那樣:“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
長安城的整體設計佈局巧妙,又暗合古禮:每面城牆都開有三門;皇城東南角有太廟,西南角立太社,正是“左祖右社”;皇城兩側兩側有南北縱列十三坊,象徵著一年有閏;正南則是東西四排坊,意味著一年有四季;南北九排坊,取自《周禮》九逵之制。而長安的裡坊管理更是中國裡坊制封閉式城市的典型:坊裡的四周以圍牆封閉,每面僅開一扇門;而皇城南邊四列三十六坊只開東西兩門;城門和坊門早晚都要定時開閉,以擊鼓為準;並實行宵禁制,犯禁還要遭到拘禁鞭撻。一直唐玄宗時,才下詔規定每年正月十七、十八、十九三天可以開夜市,以慶祝上元節。
其時,長安城總面積八十四平方公里,大約相當於漢都城長安的三倍、明清都城北京的四倍,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不僅城市規模驚人,就連人口來說也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中世紀的歐洲城市居民人口一般為5000-10000。即使到十四世紀,最大的城市也不過5萬人到10萬人之間。而在唐朝建國之初,長安城內居民已經達到了百萬人口。就連滯留在長安的胡人,也有10萬之多。
自建成開始,長安城便因為極致的磅礴壯麗成為古代東方最偉大的城市,不但建築規模為後人所傾倒,建築風格也為後代王朝及鄰近國家(如日本)所仿效
這座幾近完美的城市,開創了世界都城建設新紀元的城市,被楊堅命名為“大興城”,因為楊堅曾被北周明帝封為“大興都公”。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