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起百萬之眾;而且土地膏腴,有天府之稱。漢朝如定都關中,即使山東*,也可以固守秦地。”但群臣爭言洛陽險固,認為:周室定都洛陽,統治長達數百年,而秦朝定都關中,卻是二世而亡,可見關中的地利並無法真正守住政權。而且洛陽東有成皋之險,西有淆山、泥池之峻嶺,北有黃河,東向伊水及治水,地利上也算足夠了。
劉邦猶豫不決之下,只好去偷偷去請教張良。張良兩度入關中,熟悉關中情況,贊成婁敬的意見,認為:“洛陽非用武之地,雖也有地利,但其中心腹地不過百里,容易四面受敵;而關中沃野千里,陰三面而固守,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絕對是都城的上上之選。”
張良為西漢建國立有大功,劉邦曾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張良的意見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劉邦最終決定“多數服從少數”,遷都關中,並即日起駕入關。
從這個時候開始,西漢的新都城長安正式開始營建。長安,西周時稱“豐鎬”。“豐鎬”則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劉邦定都關中後,取當地長安鄉之意,為新都成命名為“長安”,意即“長治久安”。
漢朝第一任丞相蕭何負責主持新都長安的營建工程。漢長安城的建設充分利用了地形,因山勢水勢,南北城牆曲曲折折,完成後的城市呈不規則的方形,南像南斗星,北像北斗星,所以又稱為“斗城”。面積達三十六平方公里,相當於同時期歐洲大都城羅馬的四倍。城內宮廷官署與民居雜處,有九條主街幹線互為經緯,一百六十個巷裡,九個市區。
西漢皇宮則主要包括長樂宮和未央宮。長樂宮在秦朝興樂宮基礎上興建,是西漢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周圍十公里,面積幾佔漢長安城的四分之一,內有鴻臺、臨華殿、溫室殿、信宮、長秋殿、永壽殿、永寧殿、鍾室等建築。未央宮則是在秦朝章臺的基礎上修建,瑰麗宏偉,較之章臺更為弘廣。
漢朝初年,劉邦長期征戰在外,等他回到長安時,未央宮已經建成。他發現宮闕極為壯麗,勃然大怒,責問蕭何說:“天下紛擾,勞苦數歲,成敗尚未可知,為何有此大興土木的過分之舉?”蕭何回答說:“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劉邦聽了立即轉怒為喜。
未央宮建成後,成為西漢的主要宮殿建築群。作為漢初的政治中心,劉邦一直在此聽朝。漢武帝劉徹時期,又進行了擴建,修築了桂宮、北宮、明光宮和建章宮等,並在城西開闢了上林苑,開鑿了昆明池。
txt小說上傳分享
盛唐130年…大興城2
真正令長安揚名天下的是著名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實際上是一條橫貫亞洲的陸路交通幹線,是中國同印度、古希臘、羅馬以及埃及等國進行經濟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漢武帝初年,漢朝為了解除北方勁敵匈奴的威脅,派張騫出使西域,藉以聯絡大月氏、大宛、烏孫等西域諸國,共擊匈奴。張騫的出使,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目的,但卻加深了漢朝和西域諸國的相互瞭解。此後,漢朝開始經營絲綢之路,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在這條路上,絲綢的貿易佔了很大比重。絲綢之路被人形象地稱為“橫系在歐西大陸上的金腰帶”。在漢代張騫“鑿空西城”以前,這條黃金大道實際上就已經以民間的方式存在。當初張騫出使大月氏時,曾經發現了當地有不少邛山竹杖和四川細布,經印度運來,便是明證。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絲綢是古代商貿中最受歡迎的商品。古希臘、古羅馬稱中國為賽里斯國,稱中國人為賽里斯人,“賽里斯”一詞便事 “絲”的意思。西方把來自中國的華美絲綢看作“光輝奪目,人巧幾竭”的珍品。羅馬著名的凱撒大帝曾經穿過一件中國絲袍到劇場看戲,引起全場轟動,絲被看作是絕代的豪華。當時西方最富有的貴族也只能買得起一小條絲帶,縫在他們寬袍上最顯眼的地方,一是裝飾,二是炫耀。由於中國絲綢的大量輸入,曾引起羅馬金銀的大量外流,一度引起執政者的恐慌。公元14年,羅馬議會專門制定法律,禁止男人穿戴絲綢,想以此來遏止來自中國的絲綢,但卻未能如願。不過,貿易很快向雙向轉化,緩解了西方的經濟危機,中國開始大量購買西方的玻璃和石棉。
絲綢之路是穿越古代世界的最長通道,對中國甚至世界都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作為世界性的東西大商道,它不僅早貿易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還是古代東西方文明聯絡的重要紐帶。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長安由此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富庶繁華甲天下,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