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2 / 4)

小說:秦帝國的崩潰 作者:使勁兒

事重開,其勢頭比先帝晚年有過之而無不及。遵循二世皇帝的旨意,先帝的舊業不但不能停止怠慢,還得加強加緊,驪山陵要快快收尾,阿房宮要大幹快上,匈奴要嚴防,長城要完備,南方遠征軍的兵源糧草要補充,皇帝出巡的道路要修築,無不需要大規模的人力征調。中等人家的徵調,幾乎已經窮盡,無奈之下,下等貧家的徵發,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當時的貧窮人戶,被稱為〃閭左〃。古時以富強為右,貧弱為左。所謂〃閭左〃,居閭里之左也,用今天的話來說,相當於貧民區。

閭左當中,夾雜有不少流竄的遊民。陳勝、吳廣所在的這支九百人的隊伍,就是來自閭左。大規模徵發閭左從軍入伍,實屬罕見異常,相當於置帝國國民於全面動員的緊急狀態。以帝國的實態常情而論,不能自立的窮人,難以承擔從軍的經濟負擔;被強徵編入軍隊以後,自己困苦,軍隊也不安穩。大規模地徵兵,不循正道的浪人、不安分的遊民就大量流入軍隊。貧困遊民,最容易攪亂穩定,破壞既存的組織秩序。他們一旦武裝起來,往往成為叛亂、造反和革命的力量。

陳勝其人,關於他起兵以前的往事,記載很少,只知道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受僱為人耕田,對於貧窮有切膚的痛感,當是無田的僱農,不在徵發之列的無產貧戶。陳勝既不能殖產,也不能出仕,在為人耕田休息的時候,常常悵恨感慨。他曾經對一起種田的窮哥們兒說,將來如果發達富貴了,不要互相忘記啊。種田人多是安分的人,大家笑話他說,為人耕田取傭,吃飯活命而已,談什麼發達富貴。同是種田人,心志迥然不同。陳勝嘆息道:〃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勝是不滿於現實的人,他的志向,是想要改變現狀。吳廣,其個性與陳勝不同,但在貧窮而不安分上,與陳勝是一脈相通的。不安分的人聚會到一起,往往容易生事。

▲BOOK。▲蟲工▲木橋▲書吧▲

第52節:第四章天下亂了(7)

陳勝一行抵達漁陽的日期,是比照徵調軍隊的規定預先指定的。根據帝國的法律,軍隊不能按照預定時間抵達指定地點,將受到軍法〃失期罪〃的指控。如果指控成立,犯失期罪者將被斬首處死。大雨不止,道路泥濘不可通行,日期一天天逼近,大家越來越不安。陳勝和吳廣不是順天安命的人,他們私下商量對策認為,預期抵達漁陽已經無望,為了求生只有逃亡。不過,棄軍逃亡也是死罪。與其逃亡死,不如干脆舉事造反。死是同樣的死,與其死於逃亡受刑,不如死於大事國事。走投無路之下,陳勝和吳廣決定起兵反秦。

陳勝對吳廣說:〃天下長久苦於秦政的苛暴。我聽說二世是小兒子,不應當立為皇帝,皇位的繼承者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多次勸諫的原故,始皇帝讓他到邊疆監軍將兵。現在有人聽說扶蘇無罪而被二世誅殺了。大多數老百姓都知道他很賢明,還不知道他已經死了。項燕是楚國的大將,軍功卓著,愛撫士卒,楚國人懷念他。有人以為他已經戰死,也有人以為他逃亡在外。如果我們利用扶蘇和項燕的名義號召天下,一定會得到廣泛的響應。〃吳廣深為贊同,遂決定以秦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舉事。

凡舉事,須有名目。舉大事國事,須有大義名分。陳勝,雖說是出身下層貧民,但從他為舉事所策劃的大義名分來看,他不但對當時的政治局勢有密切的關注,而且有相當的政治頭腦。始皇帝以暴力滅亡六國,統一天下,秦政長期失於苛暴。始皇帝死,百姓曾經有所期待,盼望主張溫和路線的公子扶蘇即位,暴政得到緩和。殊不知扶蘇不明不白被殺,少子胡亥即位,暴政不但沒有緩和,反而是變本加厲,有過之而無不及。高壓困苦之下,藉助於對於仁者的懷念,對暴君作隱喻的抗爭,正是民情國情所在。以扶蘇的名義舉事,反暴政而不反秦政,不僅順應舉國民情,而且利於對秦政府和秦軍的動搖瓦解。

陳勝出身於南陽郡陽城縣,吳廣出身於陳郡陽夏縣,兩地過去都是楚國的領土。以舊國而言,陳勝和吳廣都是楚國人,故里依然是舊日楚國的鄉音習俗,記憶裡楚國人的歸屬意識依然濃厚。大澤鄉在泗水郡蘄縣,過去也是楚國的領土。十四年前,楚國大將項燕統領楚軍保家衛國,在這裡與秦將王翦率領的六十萬秦軍激戰,結果楚軍戰敗,項燕自殺,楚國由此而亡。蘄縣,成了項燕及其數十萬楚軍的國殤之地,楚國人對於項燕的懷念,至今綿延不斷。身在蘄縣,同行都是出身於舊楚國地方的戍卒,走投無路之下,藉助記憶中的英雄,恢復故國山河,最能集聚人心,激發鬥志。

大義名分確定,二人心裡仍然有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