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轟動,有近百篇評論文章對作品進行了評論。《柏慧》在寫法上打破了傳統小說的格局和手法,在時空處理、人物塑造、氛圍營造、結構手法、感覺傳遞、敘述語言等方面都有新的嘗試。基於《柏慧》所呈現給讀者的震憾和感動,著名評論家王彬彬李潔非等給予極高評價,李潔非甚至將它與盧梭的《懺悔錄》相媲美。
作為著名作家,張煒的創作路子拓展得異常寬闊。他構思的多部長篇正一部部地付諸現實。在致力於長篇小說創作的同時,還撰寫了大量散文、隨筆。從1995年到1996年,兩年多時間裡,他陸續出版了小說集《如花似玉的原野》、《致不孝之子》。出版了散文集《精神的魅力》、《大地的囈語》、《羞澀與溫柔》、《冬天的閱讀》、《最美的笑容》、《憂憤的歸途》、《生命的呼吸》、《期待回答的聲音》,以及文論集《純美的注視》,詩集《皈依之路》《家住萬松浦》《夜宿灣園》等十多部作品集。
這一時期是張煒創作的重要時期。他每每保持著旺盛的創作激情,用心血寫出了一部部優秀作品。他把藝術視為生命,用生命呵護著他所鍾愛的藝術。他的隨筆、文論、暢談每每閃爍著思想的光亮,並善於從一事一物的精微處去獲得藝術與哲學的深層感悟。他所寫下的大量散文、隨筆和文論,無一不是作家感悟的結晶。從這些作品中,可看出作家對自然與社會,精神與物質,友誼與愛情,質樸與淳厚,讀書與寫作等所進行的多方位、多層面的掃描與剖析。張煒酷愛讀書,幾十年來,他閱讀了大量中外書藉。他不僅閱讀文學名著,還讀人類學、哲學、政治經濟學、建築學、美學、動植物學、地質學等。
凡是能讀到的好書,他都有計劃地閱讀。作為著名作家,他有著極強的時間觀念,非常看重時間的珍貴,捨不得浪費一點時間用在與讀書寫作無關的事情上。他不願到熱鬧的地方去,是一個沉靜低調、對自己要求嚴格的作家,主要時間都在靜下心讀書和寫作。張煒對大自然對生命充滿了摯愛,他的許多作品都是直接歌頌和讚美大自然的。尤其是從他寫下的大量散文與隨筆中,明顯感受到了他對大自然的一腔摯愛之情。如散文《綠色遙思》、《田野的故事》、《人生麥茬地》等。他在散文《熱愛大自然》中寫道:一個不熱愛大自然的人,難以培養起很強的美的感受能力,也難以寫出有華彩的文章,更成不了真正的作家。他眷戀大自然就像眷戀生命一樣,作家邱勳這樣評價他:張煒是大自然的兒子,是無所不容的大自然教會了他一切,成為一名作家。
1997年,上海文藝出版社隆重推出了張煒六卷本文集。文集分長篇小說卷、中短篇小說卷、散文、隨筆捲等,共計二百六十餘萬字。另外,他還出版了小說集《瀛洲思絮錄》。
著名作家張煒介紹(2)
有人說,近二十年來,張煒的創作像湧泉一樣,不間斷地向外噴湧著文學的泉水,似乎永無停歇之意,而且大有愈噴愈旺之勢。事實也確是如此,在1998年到1999年兩年間,他又出版了散文集《凝望》、《流浪的荒原之草》、隨筆集《齊魯安泰》、《楚辭筆記》。
2000年,張煒另一部優秀的長篇小說《外省書》出版。《外省書》是作家以深刻的思想性和敏銳的洞察力,從古典中不斷創造和延伸著文學藝術的高度,以深藏的激情,深入廣闊的筆觸書寫了中國基層民眾的心靈史。是作家對世事敏銳的洞察完成了他寫作上的又一次超越。作品出版後受到好評,雷達給予極高評價,李敬澤認為是一部“燦爛的思想之書”,並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該書獲得第一屆齊魯文學獎首獎。
2001年,張煒又推出了長篇新作《能不憶蜀葵》。雷達和李潔非等給予高度評價,李潔非寫了《瞧,這個人!》。同時,他的十卷本《張煒文庫》由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還出版了散文集《我跋涉的莽野》以及小說集《蘑菇七種》。
2003年9月,張煒與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山東大學煙臺大學等一起倡議,在山東龍口市郊建立了萬松浦書院,併兼任院長(現為名譽院長)。這是他和大學合作,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實踐上,做出的重要實踐,表現出了強烈的責任感。書院建立後,已舉行了大量學術活動,並創辦了影響很大的萬松浦專業文化網站,出版了大量文化書籍。
2003年,張煒的重要長篇小說《醜行或浪漫》出版。這部被許多評論家認為超越了作家以往的長篇小說,甚至超越了《古船》和《九月寓言》的作品,給予了很高評價。認為該長篇在“渾然天成中顯露出過人的才華”,是新時期以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