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2 / 4)

古代文人喜歡丹丸的故事很多。除了一些人的貪求長生急不擇食,吃了一些急進的丹丸發生了不測之外,許多人都是順應天然。他們很能炮製一些滋補的吃物,這其中也包括秘不示人的丹石。煉丹曾經在魏晉時期成為部分文人的時尚,以致於有人因為熱衷於此而耽擱了詩文。大詩人李白是一個求仙心切的人,其豐富和趣味非常人所能比擬。他對一些金石丹丸專家、一些道士的迷戀,在行蹤之間處處透露,也屢屢被詩章記錄下來。“一鶴東飛過滄海,放心散漫知何在?仙人浩歌望我來,應攀玉樹長相待。堯舜之事不足驚,自餘囂囂真可輕。巨鰲莫載三山去,我欲蓬萊頂上行。”另有一詩說:“海客談瀛洲,煙波微茫信難求”“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下來。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可見他對東海里的三仙山、對於神仙如何嚮往。這種追求仙境與尋覓仙藥的心情都是一回事,所以才有一個叫徐福的人率船出海,求的就是長生不老之藥。李白也掛記著徐福。

有些文人吃過了丹丸,按要求披頭散髮在花草樹木間行走,說為了使凡丸發散。這種情形多麼有趣。食丹的人並非因為生病,而是依據中醫“治於未病”的原理,追求超強的體魄。個別誤食了丹丸的人在地上滾動,那是體內的丹丸熱力燒灼起來。巨大的化學能量把他們幾近摧毀,會給他們一個教訓。但最終他們仍然還是迷戀於煉丹,因為那時還未能分得清百草組合的美妙與金石冶煉的區別,在不知不覺中將中西醫結合了一下,結果化學變化發生了:一股陌生的力量將人擊倒在地。

總之中醫與文章難分難解。在有的人那兒,可以說是醫隨文生,文助醫傳,二者之間互為襄助。可以設想近代文事的繁榮與傳統醫術的復興,或許該走一條統一的軌道,因為它們的思路看來十分近似。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自古書生難言說?(1)

(見原書第五章之《書生》)

“書生”通常是指讀了很多書的人,可仔細推敲起來,人們並不一定這樣認為,更多的意思倒是指那些食書不化的人,與“書呆子”的稱謂有點接近。但二者仍然有細微的差別,書生在“愚”的程度上,可能要低於書呆子。觀察讀書人是有趣的,他們其中的一部分人雖然也把許多時間用來讀書,卻要將一生中的極多精力用來攻擊讀書人。這樣的人最後就不會被稱為書生,更不會被稱為書呆子。李斯就是這樣的人。他當年在秦國,一開始並不如意,當地人就把他看成不折不扣的書生,他因此也飽受冷落,在心裡留下了很大的陰影。即便是後來發達一些了,也仍然被定位於一介書生。他的文采和筆力是不容懷疑的,眼光和氣度也非同一般,這由那篇《諫逐客書》即可證明。能寫出這樣文章的人,應該是能夠應付極複雜世界的,算是一個智慧人物。果然,他後來成了中國文化史和政治史上最著名的一個人,做過轟轟烈烈的大事,名字與千古一帝秦始皇連在了一起,分也分不開。不過他也沒有逃過人生的大厄,並在身後留下了可怕的壞名聲。作為一個飽讀之士,他徹底背叛了自己原來的階層,由此而發達而顯赫,也由此遭到了最殘忍的殺戮。

李斯在秦國的經歷似乎說明,一個讀書人無論受到怎樣的壓抑和屈辱,或享受到怎樣的榮華富貴,都不必以讀書人的身份為恥。從表面上看,秦國是以戰爭取得政權的,而戰爭又要依靠野蠻的力量,所以依附秦國政權的知識人往往有一種自愧不如的感情。這感情鯁在心裡,會讓其造成深刻的自卑和誤解,從而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最愚蠢的選擇。知識人當中只有一部分人能夠超越這種情感的侷限,能夠依靠自己的心智和知識來一番俯視。像孟子到了齊國,雖然也曾想借助齊威王齊宣王的力量來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但實在只是把對方看成工具而非大腦,視其為二流人物,內心裡的正氣是非常浩大充實的。他的那句“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並非是一句華麗的大話。

在孟子前面的當然還有孔子。從一生的行跡上看,孔子比孟子的顛簸多了十倍,坎坷也多了十倍,可是孔子的內在強度和氣概,並不亞於孟子。不僅不亞於,而且還要超過孟子,所以說孟子只是亞聖。那種在權力面前極度的困頓甚至尷尬,正好反襯出一位理想人物的強大。對於客觀世界的改造治理,智識人物有一種頑強的主導性觀念,這觀念超越了一般的集團利益,更超越了眼前的好惡和衝突,所以在一般情況下,他們與權勢人物對不上口。思想的強大,有時會讓人望而生畏。表面上卻正好相反,那些被武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