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但內心卻被那些流言動搖。胤禌出生後直到滿百日,皇帝都沒去看過一眼胤禌,就連胤禌的名字都沒考慮。孝莊太皇太后為此專門找來皇帝,勸他愛惜活生生的孩子,歿了的不要強求,把對胤祚的愛放到胤禌身上。
三年後,皇帝終於給胤禌賜名,只是比起一母同胞的五哥和九哥,“祺”和“禟”都有福運的意思,而“禌”卻是“息”的意思,與福佑無關。
儘管生來遭父皇不喜,胤禌的相貌卻是三兄弟中生得最好的。只不過,宜妃一直怕養不活他,一心把他喂得白白胖胖,對他也不存什麼遠大志向,只希望他好好活著,所以胤禌活得隨意,樂得自在。
這樣的胤禌讓皇帝不知不覺中放下陳見,也愛屋及烏漸漸喜歡上他。直到七公主自盡,大病初癒的胤禌身輕體瘦,日漸成為清俊的翩翩少年。只是一改往日的心寬體胖,變得舌尖嘴利,憤世嫉俗,這立刻勾起皇帝那些不快的回憶。自然而然,胤祚與七公主的逝去一併歸咎胤禌頭上,皇帝的厭棄流露出來。
面對胤礽的問題,皇帝原本想要數落兩聲胤禌的不是,進一步肯定胤禌出生的克撞,誰知胤礽沒給皇帝這個機會。
“汗阿瑪,那些命硬相剋的流言蜚語,除了蠱惑人心,無中生有,傷害親情,兒臣實在沒看出有什麼用處。”
皇帝被堵了個結結實實,一時啞口無言。
胤礽抬眸看向皇帝,“汗阿瑪,生老病死自有定數。十一弟有錯,他應當承擔自己的過錯,該怎麼罰就怎麼罰。但那些莫須有的罪名,不要強加於他,那對他不公平。”
“胤礽,你,你什麼意思?”皇帝瞪大雙眼,顯然兒子在指責自己相信那些無中生有的風言風語。
胤礽跪在父皇面前,凜然無畏,“汗阿瑪,兒臣打出生就與皇后額涅天人永隔,那些風傳兒臣的荒謬言論也不少,您是清楚的。既如此,把十一弟交給兒臣,兒臣命硬,兒臣來管教他。不求教出個出類拔萃,只要不再犯渾傷及無辜便是。”
皇帝張口結舌,竟不知該說什麼。
皇帝年幼時,接二連三失去父母,上位後冊封的三位皇后也都不長命,相繼離世。按理說,將心比心,被傳作天煞孤星的他更加深有體會,能理性對待那些流言蜚語。
可惜,久居皇位的皇帝,在理解絜矩之道時,他更願意表現君主的示範作用,而不是迴歸絜矩之道的本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