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死在外頭也不想做您的兒子的意思。
就在胤禌進來之前,皇帝已然要接受妖邪附體之說。如此一來,子不教父之過的責任皇帝就不用擔上,龍顏保住,對太后,對宗親臣子,都好交代。然而,這會子胤禌的話,讓皇帝震驚過後,赫然大怒。
“混賬東西,你是存心毀了你皇祖母的壽慶,存心讓朕難堪。犯下如此重錯,還想到外頭逍遙自在,你休想。魏珠,著人通知宗人府,十一皇子胤禌不孝不仁,肆惡乖張,今兒起圈禁宗人府,任其自生自滅。”
一眾兄弟聽到父皇的命令,全都呆住。從小到大,兄弟們再怎麼調皮,頂多就是皮肉苦或是閉門思過,頭一回見著父皇這般狠心。
若論犯錯的程度,胤禔心知自己首次出征噶爾丹時的罪過,比之胤禌,有過之而無不及。可一頓痛哭流涕地求饒之後,父皇不僅原諒了自己,還處處偏袒,想方設法為自己開脫。若是胤禌也順著父皇來,薩滿驅驅鬼魅,頂多再來一頓板子、一段時日的面壁思過,這件事就了了。何至於圈禁,更別說自生自滅。
胤祺、胤禟跪到父皇面前為弟弟求情時,胤礽不解的目光盯緊胤禌。如果可以,他真的很想鑽進胤禌的腦袋裡看看,他究竟在想什麼。很快,除了胤禔、胤礽,其他的兄弟也都跪下,為胤禌求情。皇帝雖然還是滿面怒容,但好歹又給了胤禌一次機會,試圖把胤禌牽引到最體面的解決路徑上。
“十一,你要是再提出宮,朕立刻與你斷絕父子關係,把你削除宗籍。老老實實去宗人府待著,面壁思過,等到你想通了,朕或許可以考慮放你出來。”
一時間,大家安靜下來,削除宗籍,比圈禁宗人府更可怕。大家扭頭盯緊胤禌,亟盼胤禌順從父皇,不要再自討苦吃。
胤禌在雨中被淋透的身體原本冰涼如鐵,現在雖身上的衣袍還是溼噠噠,但倔強的執念此時騰生出一團火,燒向四肢百脈,他的臉熱得通紅,就連眼中的血絲都燃著滾燙。
“汗阿瑪,我就是我,代替不了六哥,也承不起七妹的好。汗阿瑪明明厭惡我,我離開後,您眼不見為淨,而我,心裡記著父母的造就之恩,默默做個普通人,簡簡單單活著就是了。”
皇帝聽清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被兒子看透的皇帝,接連後退幾步,老羞成怒,卻反駁不出一句話。
跌進寶座,皇帝頭一回覺得兒子是來討債的,而這種債絕非千金萬銀就能應付,那是燒紅的烙鐵往他胸口上燒焦燙糊,他必須受著,別人根本替代不了。如果,眼前的兒子們,一個個過來討一次,他豈非要被烙得千瘡百孔?
“來人,”皇帝重重拍向身側的紫檀騰龍小几,隨著魏珠帶來兩名侍衛,皇帝威厲逼人,“先把胤禌交付宗人府圈禁,待議政王大臣會議議罪後,該如何處置,朕絕不心慈手軟,偏袒孽障。”
胤禌本想掙扎著謝主隆恩,但身體虛脫暈厥過去,就這樣昏昏沉沉被侍衛拖走了。事情的發展超出皇帝的意料,心累不堪的他擺手讓皇子們都退下。軟在寶座上,皇帝閉緊雙目,使勁捏了捏眉心。
暖閣裡唯有皇帝沉重的呼吸聲,片刻後,睜開眼,卻見胤礽筆直地站在原地,目光停留在胤禌方才跪伏的位置。
“太子?為何不退下?”皇帝前傾身子,詫異胤礽的行為。
胤礽躬下身子,聲音聽不出任何起伏,“汗阿瑪恕罪,兒臣想請汗阿瑪告知,您真的相信十一弟命帶煞星?六弟的亡故真是因為十一弟的降生?據兒臣所知,七妹之所以捨命離開,完全是不願牽累十一弟,十一弟是無辜的。”
胤礽出生、赫舍裡皇后去世,宮裡就沒少傳過胤礽“生而克母”的風言風語,只不過皇帝對他疼愛有加,還立他為太子,所以這種傳言漸漸被壓覆。但是胤礽知道,父皇不但相信這種說法,甚至還能在特定的場合下,堂而皇之把這一條定為他的一項罪名。
這也就是為什麼聽過胤禌的控訴後,胤礽沒有挪動腳步與兄弟們同出,反而站定留了下來。可不就是同病相惜,心有慼慼焉?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初七,宜妃生胤禌,早產了一個月。瘦瘦小小的胤禌,直教人為他能不能活下去捏一把汗。兩日後,出自德妃的六皇子胤祚突發惡疾,五月十四日,剛剛入夜,六歲的胤祚就嚥了氣。
那時的德妃深得皇帝寵愛,胤祚也是皇帝極力呵護的皇子,胤祚去世後,胤禌卻一天強似一天,一個月下來,身子骨變得結實起來。也就因此,流言四起,都說胤禌煞氣重,剋死了胤祚。
皇帝對宜妃也留著一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