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內外憂患(2 / 3)

小說:重生之皇太子胤礽 作者:秋了

考慮,不知是否能與胤禛產生共鳴。

“四弟,據我所知,南明永曆帝曾經派出傳教士卜彌格作為特使回到西歐,向羅馬教廷求救,請他們派兵援助。只不過我大清已經定鼎中原,羅馬教廷不願意扶持氣數已盡的南明,遂拒絕出兵,並打發回卜彌格。”

胤礽會主動與張誠等人廣泛敘聊,增長見識,而胤禛與傳教士等人的接觸侷限於課堂教學,所以聽到胤礽講這個,胤禛覺得不可思議,不禁冷笑一聲。

“永曆帝可真想得出,竟然想求助於千里之外的西方國家,為自己奪回統治權。”

歷史的車輪無法倒退,胤礽講這件事的目的不是要和胤禛討論永曆帝的引外自保。

“四弟,你可知法蘭西國王除了派遣張誠等人從海路來華外,還另派了一隊傳教士走陸路,就是為了保證必然要有一支隊伍來到華夏。但是陸路行走的傳教士途徑沙俄時,被沙皇遣返回國,無功而返。”

胤礽放下茶盞,進一步推心置腹,“如此看來,西方來華,陸路不可取,海路卻暢通無阻。這些傳教士能不遠萬里來到這裡,可見他們的造船、海上航行都有了相當的水平。再看我們的火器技術,還是沿用南懷仁留下的書稿。南懷仁從明末起就留在中華,這麼多年過去,只怕西方的火器製造又進步了不少。沿海是我們的弱項,我們的水師亟待改進,如果不未雨綢繆,知己知彼,我只怕來日會有禍患。”

“太子哥哥,您想說什麼?我不太懂。”胤禛還是沒抓住胤礽的擔憂。

“四弟,如果西方透過傳教士瞭解了我們的情況,你說不請自來的,會不會不再是區區幾個傳教士,而是一船又一船的軍隊。因為我聽張誠講,法蘭西的國王勤於治國,同時也努力開疆擴土。”

胤礽起身走到門前,抬頭望向蒼穹,高遠莫測,不由說了一句,“或許是我多慮了,那麼遠的距離,他們再如何擴張領土,也不可能遠渡重洋而來。應該不會吧?”

胤禛神色茫然,直覺胤礽超脫越俗,不務實際,“太子哥哥,你想太多了?”

“既然存有隱患,要不這樣,”胤禛腦子一轉,想出點子,“直接遣返這些傳教士回國,關閉港口,斷絕來往。從今往後,我們只管關起門來一心治國,他們探聽不到我們的訊息,也就不可能對我們心懷覬覦。”

見胤礽還是無動於衷地仰望一無所有的天空,胤禛實在看不下去胤礽的杞人憂天了,積極勸解道:“瞧瞧那些傳教士帶來的器械,什麼渾天器,象顯器、千里鏡,我就沒覺著有什麼了不得。白晉還說有位丹麥的羅默爾,能測量光速,真是可笑,這不是信口開河嗎?太子哥哥,現今天下太平,汗阿瑪治下的大清國正是蒸蒸日上,滿朝文武讚不絕口,我覺著這樣就挺好。”

胤禛的話,如一片被風捲入半空的落葉,搖搖晃晃,劃破了平靜得如一面鏡子的碧空。胤礽不願再多說,表面上算是預設了胤禛的話。

他與胤禛的想法,看來是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當然這也是胤礽自己佔得先機,父皇給他的安排,讓他打小接觸的範圍就不同。

東宮的詹事府,從詹事到少詹事,那都是翰林院派過來的學士,一批又一批,往後也都是九卿科道上任職的。就說王掞的兒子王奕清,現今就是詹事府的少詹事,同時兼任翰林院編修,前幾日還被點了貴州鄉試正考官,王掞父子倆如今也是一心向著胤礽的。

這些身居高位的學士、漢官,都不用胤礽去刻意拉攏,現成的配置無形中就會讓他們圍在胤礽周圍。而胤礽也透過與他們的接觸,對歷朝歷代的內政外交、史學文化以及宮外的大江南北現狀有了廣泛的瞭解。

總說索額圖別有用心,費盡心機拉攏諸多漢官,實則,若沒有胤礽這位太子,只怕漢官們也不會輕易趨附。尤其是如王掞這樣的,身為前明首輔王錫爵的曾孫,向來對嫡出正統抱有根深蒂固的尊崇。

面對思深憂遠的胤礽,胤禛的想法不免狹隘偏激。自以為太子哥哥認同了自己的看法,且沒有計較自己方才的信口真言,胤禛退出時,鬆了一口氣。

佟貴妃再如何抬高自己,可她終究是後宮的女流之輩。除非佟國維、隆科多這樣深受父皇倚重的佟家人向自己丟擲繩索,否則,自己哪來的助力攀高?

想到這,心虛地回頭看了一眼致遠齋,生怕就這麼冒出念頭也會被太子哥哥察覺一般。

猛地搖搖頭,胤禛警告自己,保持清醒。自家福晉出自正黃旗,家中兄弟可都是巴結著索額圖。福晉進宮,也常往擷芳殿跑,與太子妃保持來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