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花一輩子去攢錢,甚至為此貪錢,自籌資金——比如明朝一個文官要出一本自己的個人詩集,還得自掏腰包500兩白銀的鉅款,去‘刻一部稿’。
只有到了大規模印刷時代,甚至電子閱讀時代。內容創作者發現自己突然爽了,智慧財產權這個概念一下子重要了,因為制約內容傳播的瓶頸,再也不是印刷或者顯示,而是有沒有人來進行最原初的創作——一項服務產品的對價,其主體部分不正是該付給提供最瓶頸環節勞動的人麼?
那麼,未來呢?未來,在‘知識從人腦到人腦的服務’中,最瓶頸的,是哪個環節!誰能告訴我!”
顧莫傑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沒人質疑他的目的了,大家只是對答案依然搖擺不定。
“會是哪個環節?好高深的問題,可是,不應該還是創作麼?雖然現在有幾百萬人在寫書了,但是那還是費時最多的環節啊。”
“我好失望,竟然沒有一個人看見——我讓人工智慧研究院的精英給大家洗腦轉變觀念,都白洗了。”
顧莫傑等了三分鐘,聽到的都是毫無營養的回答。
“未來最大的瓶頸,當然是‘找書’,如今這個時代,在我們這個網站上建了賬號試過水的寫手,已經有400萬人了,還有藤訊和度娘那邊的,可以說,試水寫過書的人,比付費讀過書的人還多。網路讓寫作者可以避開出版社和印刷廠的瓶頸門檻,隨便一個初中生會發帖就有資格寫。
如此一來,資訊爆炸,內容氾濫,對讀者來說,最難做的事情當然就是‘選書’或者說‘找到自己要看的東西’了。
也許他知道自己要看啥之後,只要動動手指就能找到盜版,不花錢。但是他需要花費半小時甚至幾個小時的時間去找到值得他一看的東西,這些時間不是成本麼?未來社會,核心是對人類注意力的爭奪,因為每個人都只有一天24小時,無論科技怎麼發達都不會增多一分鐘。而現在的垃圾資訊早就已經爆炸到人類沒日沒夜都看不完的程度了。
等未來人類進一步認識到這種垃圾轟炸的危害,發現自己找到有用的東西很艱難時,為他們提供檢索篩選服務的彙編類產品就會變得值錢。
或許有一天,我們會看到,讓人看一本書只要花費幾塊錢,但是推薦一個他可以看的、並且切實符合他胃口、根據他喜好推算出來的內容,需要數倍的價錢。讓一本書變得符合他的‘私人訂製需求版本’,需要花更多的錢——而這些錢,他甚至都沒法透過‘盜版’去節約!到了那一天,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盜版生存的空間?”
除非那是一個無所謂的,隨大流的、看古代遺留下來的書就能滿足的人。
顧莫傑停下喝了口水,也正是到了這一刻,下面眾人才覺得自己的腦洞被大能者豁然爆開了。
顧莫傑終於欣慰地聽到了他想聽到的討論。
“我懂了!怪不得那天嚴院長讓咱研究那種‘小說定製模式可能性’,一個專精於某一角度和領域的中小神,寫出一本書之後,如果把主寫手的分成降低兩成,分給後續的改編寫手,完全可以創作出好多量身定做貼合使用者體驗的精品。”
“對!比如原先大神寫的主句,都是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帥不醜的中庸型。咱完全可以根據高矮胖瘦帥醜不同讀者定製出不同的修改版本,推送給我們抓取到具體個人資訊的讀者。然後還可以根據這個讀者是男是女、平時喜歡看後宮還是專情,作出開放型情節定製,該種馬的給喜歡種馬的,該單女主的給喜歡單女主的。反正很多時候只要把帶肉的情節改一改就好了平時小曖昧的部分隨便放著,只要不推就不會毒走人。”
“這些不可能做到吧?”
“現在當然不可能,還是需要人工輔助的。但是未來可以藉助人工智慧寫作助手啊,替換關鍵詞、檢索客觀邏輯硬傷、檢索關鍵橋段定位、找出需要人工修改的關聯項並且提交給和主寫手合作的人工改稿師,這些東西三年之內肯定可以實現的。只要我們不斷用機器學習的方法訓練輔助寫作的人工智慧!”
“我也覺得可以做到的!而且這樣一來,還有一個後續的妙用可以實現:比如,未來咱可以直接把書的內容推送給讀者。然後書名可以隱掉,裡面的具體章節名可以用機器人識別詞義之後,進行等意或者近似意自動替換。書裡面的主角名字,可以利用機器人寫作助手自動在同類名字型檔裡面替換掉。
這樣一來,看到這本書的人哪怕想推薦別人看,或者從別人那裡找盜版,也很難找到。因為這本書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