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更多的訊息傳回,確定了太平軍已經全面戒嚴,王匯方心裡幾度湧出了放手一搏的念頭。
但最終,這衝動還是被理智和長老向華的勸說打消了。
原因很簡單,義軍那邊看似已經有了周密的防備,又是據營而守。在失了突襲可能的情況下,善友會很難能強行攻下太平軍。即便有僥倖和萬一,最後迎來一場慘勝,也跟預期的計劃不符,只會白白便宜了城內的世家。
既然強攻的下場必敗,那索性不如放棄。
徐茂典覺得,他們可以先探探太平軍那邊的口風再說。局面未必就是他們預計中最糟糕的那種,或許還有迴旋餘地<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這有可能嗎?”
王匯方將信將疑,但也沒有了更多選擇。眼看天色慢慢放亮,他迅速傳令,將善友會在武安城內的力量收縮、集中,小刀會、常勝軍最近幾天擴充的隊伍,也一併匯聚了過來,做好了應對太平軍報復的準備。
太平軍,並沒有異動!
從早上到中午、再到下午,善友會這邊度過了一個難熬的白天。
讓他們稍稍安心的是,太平軍始終嚴守營盤,防禦之森嚴,比起昨夜有過之無不及,但並沒有主動殺出來的意思。
或許,太平軍心中也有顧忌,不願意徹底跟他們火拼?
跟幾名心腹討論出這個推斷後,王匯方鬆了口氣,心裡暗暗想著,等過幾天氣氛緩和下來,要如何跟太平軍重新溝通、讓對方打消對他們的“誤會”。可王匯方不知道的是,陳武的心思早就不在他和善友會的身上了,而是放在那支疑似帝國城衛軍團的官軍上。
一整天的時間,他都在等偵騎馬隊傳回更進一步的訊息。
太平軍下層的軍官,對突然的變動肯定有些不解,但他們知道義軍的規矩,上面早晚會給出解釋,所以看上去很有耐心。而知道一些內幕的義軍高層跟陳武一樣,都在不安的等待著西北方向的偵騎。
終於,第二天的中午!
比燕十三晚了一天半後,又有一隊偵騎風塵僕僕從西北方面的官道趕了回來。由於義軍高層早就叮囑過,幾乎沒有任何耽誤,訊息就被直接傳回了中軍。
這次回來的,竟然是燕行十三騎的老大——燕東行!
這位在《帝國》歷史上創下諾大名頭的馬匪頭子,一身本領不容小視,看到他快步走進帳中,陳武不由多了幾分期待。
對方也並沒讓陳武失望。
“將軍,情況很嚴峻!”行禮之後,燕東行直言不諱道:“我等在安慶和太平郡的交界附近,發現了一支數量約在-之間的官軍。他們人高馬大、裝備精良、說著一口中州的京話,卑職懷疑,這夥官軍很可能是……”
“城衛軍團!”
聽了燕東行先前的話,陳武已然確定自己的推斷,在燕東行說出自己分析前講了出來。
不過,-人?
這個數量,比陳武最樂觀的估計足足高了五倍!
帝國中樞是不是瘋了,一下子調動了這麼多大軍?
乍聽到這個數字,陳武心中的震驚難以用語言描述。他甚至懷疑,是不是燕東行弄不清數字,估算錯了。
“將軍已經知道了?”
燕東行先是一驚,以為陳武從其他渠道提前得到了訊息,心裡還有些洩氣。但很快,他就想到了真相,這應該是陳武自己推斷出來的,不由大感佩服,道:“正如將軍所說,卑職懷疑,那夥打著清河警備師團旗號的官軍,是帝都中州來的精銳<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他們的行軍速度很快,將軍務必早做準備。”
“-這個數字,你是怎麼估計出來的?”
陳武對官軍的真正數量很在意,執著的向燕東行確認。畢竟,自己義軍真正能戰的就那麼幾千人,把善友會等各方勢力加在一起,再往裡添些水分吹噓一下,滿打滿算也不過一萬。對付這樣的軍力,一萬城衛軍足以輕鬆掃蕩。
接近三萬城衛軍?
中樞有必要那麼大動干戈嗎?
然而,燕東行的回答,打破了他的幻想:“卑職在北地常跟帝*和勒拿的遊騎兵打交道,對人數清查和計算很有心得,又兩次確認,絕對不可能錯。人這個數字,只多不少!若有差池,將軍可以摘掉卑職的項上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