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衛軍團!或者禁衛軍團!
這兩大東大陸最精銳的軍團,總兵力超過三十萬,是乾元帝國皇室的核心力量。坐鎮中州,隨時可以策應帝國三個方向的對外戰爭,同時對內保證威懾<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如果說,真的有一支數量幾千甚至過萬的軍隊,突然出現在安慶郡跟太平郡的邊界,又打著假冒的地方警戒部隊旗號,那唯一的可能,只會是這兩大軍團之一。
他個人感覺,其中可能性更大的是駐紮在帝都之外的城衛軍!
禁衛軍團畢竟是皇室直屬的力量,兩相比較之下,如果一定要調動,那出動城衛軍的影響更低一些。
但這怎麼可能?
穿越前,哪怕是五斗米道起義,席捲四郡的時候,帝國中樞都沒有輕易調動這兩大軍團出戰。相比於五鬥米道,陳武覺得自己滿打滿算也就佔了一個隆山和一個武安,半郡之地。不管怎麼看,威脅都不如前者啊。
基於這個判斷,他先前制定第一套計劃的時候,才放心的以“帝國不會出動城衛、禁衛兩大軍團”為前提。就算真的出動,多半也要在自己擊退了中樞第一輪平叛大軍,並且表現出朝周圍州郡進攻的趨勢後才會有。
萬萬沒想到!
帝國中樞,竟然會如此果斷,做出了跟歷史截然不同的決定!
從城衛軍團現在的位置,和日常行軍速度,大致可以推算出,帝國派遣城衛軍團出京的時候,自己這邊應該還在武安外面圍城呢。
為什麼會這樣?
驚疑中,陳武陷入了對先前擬定計劃思路的反思。
在知道了結果、又熟知情況的前提下,倒推事情的起因並不難。陳武很快驚覺,自己不小心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五斗米道起義是幾年後,那時帝國的外部壓力遠比現在要大!
大到就算知道五斗米道的威脅,帝國也不敢貿然出動城衛、禁衛軍團。
但現在不同!
帝國不久前剛在西北擊退了瓦刺騎兵,儘管自身損失也很大,但至少在可預見的一年內,西北方面不會再有威脅,帝國本來的三面受敵變成了兩面。
這種情況,讓中樞有了調動城衛軍團出京的底氣!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陳武發現他低估了自己的影響力。在他自己看來,太平軍起義的規模遠不如五斗米道,可帝國中樞和皇帝又怎麼能知道將來的事?在對方眼中,陳武起兵短短几個月就縱橫太平郡,接連攻破府城郡城,儼然一副席捲天下的氣勢。這樣的匪軍,已經是帝國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心腹大患了!
外部壓力的變化,加上陳武低估了帝國對他的重視,導致他無形間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熟知歷史,帶來的並不僅僅全是好處。這種未卜先知一般的預言,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依賴。有些時候,這種盲目的依賴和信任會很致命,讓人不經意的忽略一些看似細微、實際上足以影響全域性的點,哪怕陳武一直有在暗中提醒自己。
穿越以來,第一次出現了決斷失誤嗎?
或者,用疏忽和始料未及這兩個詞來形容更合適一些?
不管如何評價,陳武心裡都有深深的懊惱,但事情已經發生,自責也沒了意義<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現在要緊的是儘快想出一個全新的計劃,並結合先前的備用預案,應對眼下的局面!
帝國東南四郡和太平郡周圍的情況、城衛軍團可能的人數戰力和具體抵達時間、太平軍手裡能動用的底牌……各方面的資訊飛快在他腦海中出現,匯總、拼湊、組合,還沒等他想好,陳武就注意到眼前一個更急迫的事件。
善友會馬上就要對太平軍發起偷襲了!
陳武原本的計劃中,中樞調動的平叛大軍至少要到明年一月以後才能到。期間的時間,足夠陳武解決、消化善友會的力量。誰曾想,帝國的城衛軍團現在就已經抵達了安慶郡和太平郡的邊境,數量未知,令人難以準確判斷。這時候太平軍跟善友會動手,短短時間,無論如何也不夠消除內訌的影響了。
腦筋飛快轉了一圈,眼瞅著天色距離黎明已經不遠,他一狠心,果斷道:“停止預定的伏擊計劃!告訴各部,從暗轉明,擺出嚴防死守的陣勢!”
“將軍?”
在場的所有義軍高層,頓時陷入了驚訝和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