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
發生在安慶郡和原山郡交界處的戰爭,似乎並沒有影響到這座繁華的城市。儘管原山郡那邊已經亂成了一團,但大青關的存在,將一切紛擾擋在了外面。僅僅一道雄關之隔,就讓北面和南面成了兩個世界。
這裡沒有絲毫的兵荒馬亂,只有著歌舞昇平。
唯一能讓人直接感受到戰爭氣氛的,只有松江三郡中隨處可以見到的《松江官報》。這份銷量不知不覺間已經突破兩萬份的報紙,成了帝國東南、乃至整個乾元的第一大報。雖說在松江官報成立一年後,東南商業聯合會創辦了松江商報,其他後學者也陸續創刊了十多份報紙,但這些報紙的銷量全部加起來都沒有松江官報多!
尤其是,隨著東海郡逐漸納入松江的體系,這個全新開拓的市場正在迅速向松江三郡敞開。本就在這邊小有名氣的松江官報,隨著政府的推廣出現了爆炸般的增長。短短兩週時間,銷量就暴漲了一千多份。
這實在是個很驚人的數字。
畢竟,封建時代的識字是個大問題,九成以上的百姓是看不懂報紙的。就算是在文教署成立了數年的松江,陳武已經投入了大筆資金推廣教育,現在也僅僅只是稍有起色。不過就算這樣,這每年數十萬金幣的投入,包括學堂建設、教師聘請、筆墨紙硯的免費提供、學費的補貼等,已經幫陳武贏得了一個重視教化的好名聲。
唯一讓那些先生們感到可惜的就是,松江學堂教的東西有點離經叛道,傳統的詩書僅僅只是一小部分。
不過無所謂,誰叫這年頭只有陳武捨得投這麼多錢呢。
話題扯遠了一些,重新回到中路軍戰爭對松江經濟的影響上。其實,發生在潼山關的大戰對松江的經濟並非是沒有影響的,甚至可以說很大,只是暫時還沒體現出來。要知道,潼山關剛好卡在了帝國中部、東部的交通樞紐上,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一旦這裡受戰爭影響被堵塞,松江郡往帝國中、東部的商業活動、交流會隨之阻斷。
想要通行,必須要冒著風險多走七八百公里,從安慶郡的南北邊界繞行。
除了這個直接的影響外,戰爭導致的流民、亂匪和逃兵,也對商隊的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根據松江軍財政署和東南商業聯合會的判斷,若是中路的戰爭持續時間超過三月,松江的商業會降低至少一成。若是戰爭超過一年,影響還會進一步加大。
之所以暫時還沒看出影響,一是因為有延時性,二是東海郡的新市場。
這個面積堪比松江的州郡,帶來的可不僅僅是松江官報銷量的攀升,更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松江三郡的各種傳統貨物、東海郡的外來海貿,隨著兩邊的融合、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加大了銷量,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中路軍戰爭的影響——這個短暫的過程,會在未來幾個月內達到飽和,然後逐漸恢復正常。
當然,東海郡的迴歸也不全是好事,同樣也有讓松江和陳武感到發愁的地方。
比如,鹽場!
在五年之前,松江三郡吃的鹽除了少量來自上好的青鹽外,九成都是東海郡登萊的海鹽。隨後,陳武在拿下寧海後,開發了鶯歌海鹽場,並利用明暗兩種手段,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將松江三郡的鹽市場全部奪回。整個登萊海鹽的鹽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差不多有上千名鹽工因此失去了工作。
在東海郡還沒融入松江之前,陳武自然不需要考慮登萊鹽場的事。但現在,隨著東海郡也納入松江的體系,早就感到不滿的登萊鹽場鹽工們開始鬧騰了起來。
他們要求松江軍取消對登萊海鹽的附加鹽稅,對登萊海鹽和鶯歌海海鹽一視同仁!
這個要求本來沒什麼問題,無非是讓松江軍一碗水端平罷了。但已經享受了幾年福利、在短短時間發展到龐然大物的鶯歌海鹽場不幹了,他們深知整個松江體系下、一千多萬人的鹽市場究竟有多麼龐大。哪怕一戶人每月只花幾個銅幣的鹽錢,一年也是幾百萬的金元!
登萊鹽場鹽工的要求,直接觸犯到了既得利益者的忌諱。
為此,兩方鹽場差點沒把官司打到登州的泰王府,誰都不肯退讓。
放著不管肯定是不行的,封建時代的鹽業是一個暴利產業,更是一個可以吸納大量勞動力的產業。一個處理不當,可能直接影響到數以千計的鹽工生計。可若是管理的話,怎麼管也是一個問題。只是簡單的取消補貼的話,很可能會導致兩家鹽場為了搶佔市場,競相壓低價格,造成惡性迴圈!
由於龐大的鹽場直接干係到地方政府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