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軍頭領一路做到了四郡總督、異姓王的位置。
即便是乾元帝國的開國太祖,也沒辦法跟眼下的陳武相比。
在這些勢力心情複雜的關注中,陳武在一場盛大的慶典中順利完成了封王。從此之後,所有松江三郡的臣子在面對這位總督之前,都要先尊稱一聲“泰王殿下”!
拿了人家的好處,自然就得表示一下。哪怕出工不出力,至少也得先把部隊派出去做做樣子。如果五皇子乾明昊足夠聰明,就不會優先選擇松江軍防禦的區段攻擊。
677年的6月15日,松江軍第一批部隊,包括第二輕步兵師團、第三重步兵師團第一旅團、第四輕步兵師團、第六混編騎兵旅團的第一個騎兵旅,總數超過人,在登州舉行了誓師討伐大會,然後在松江官員、士紳們的歡送下出兵。途徑魚陽府,從大青關出關,進入原山郡向西行進。
應乾明德的要求,這一批部隊將會開抵安慶郡跟原山郡的交界處,協助大皇子的燕雲軍團,對抗中州乾明昊派來的中路軍城衛師團。
這絕對是松江軍的老冤家了。
從陳武在太平郡起家,攻佔了武安之後,就遭到了城衛軍團兩個師團的追擊。之後在原山郡單縣的歪頭山鐵礦,又因為鐵礦的事跟城衛軍產生了對峙。雖說最後陳武主動“示弱”,小小坑了對方一把,但這個樑子算是結下了。
現在,松江軍的大軍再次跟城衛軍團撞到了一起。這一次,兩方不會再像先前那樣始終沒有正面交手了,而是真的會發生戰爭!
………
東海郡的郡城,東海城。
這個位於豐泉府、保新府、登萊府三府中間的郡城,大概是帝國東南規模最小的一個郡城。不過,並不意味著這裡就不繁華。事實上,由於登萊府長定港的海貿生意,以及透過南面清江水道跟松江郡的往來,讓東海郡成為相當富有的一座城市。不僅坐擁近四十萬的人口,更有著最為發達的集市和商貿。
能擔任這裡的總督,自然是油水滿滿的肥美差事。光是靠著海貿和各家的孝敬,就能躺著撈到大筆錢財。對這幾年來自己的仕途,宗翰臨也一直十分滿意。
但這一切美好的東西,都隨著燕雲郡那邊的一封聖旨蕩然無存。
新登基的皇帝乾明德,任命泰王陳武為東宋天寧四郡總督,並且統管一切事務!
老實說,對於陳武封王的事,宗翰臨除了有些羨慕眼紅外,並沒有太多想法。畢竟陳武的松江跟他的東海很少有陸地上的直接往來,要麼走清江水道,要麼走原山郡中轉。但對方在封王的同時順帶搶了自己的總督職務,這就讓宗翰臨沒法忍了。
公然反對乾明昊的旨意,顯然是不行的。
東海郡距離燕雲郡太近了,北面的渤海府更是直接接壤。一個不好,對方的北方軍團分分鐘就能南下,將他一家老小下獄抄家!也正是這個原因,乾明德吃定了東海郡,甚至沒有提前給他任何訊息和風聲。
不過,憤怒過後,宗翰臨又從乾明德的一系列做派中嗅到了異常——聖旨中僅僅只提了讓陳武接管東海,卻並沒提宗翰臨自己要如何。
一般來說,任命一位新總督的同時,還會另發聖旨對原總督進行處置。或是調任、或是降職、或是召回帝都,就算暫時沒有妥當的安排,最少也要有一句“之後另行任命”。但不管是乾明德的聖旨,亦或者宗翰臨自己,都沒有提到或者收到任何說明。
這意味著什麼?
東海郡要有兩位總督嗎?
放到其他地方,這無疑是一句玩笑話,又或者有人認為乾明德新皇登基,正是忙碌的時候,百忙中疏忽了。但宗翰臨卻從乾明德的舉動中,感覺到了對方是有意而為,絕非是忘了給自己另發一張調任聖旨。
這並不難理解。
乾明德雖然封了陳武“泰王”,後者也發了檄文並且出兵討伐中州,但並不意味著乾明德就真的信任了陳武。兩方的合作不過是貌合神離,在拉攏的同時,乾明德必然會有提防。而且,這東海郡的割讓,乾明德也未必心甘情願,只是為了形勢不得不同意。
種種原因,才有了眼下這一手。
那麼,自己該何去何從?
坐在冷清了不少的總督府中,宗翰臨陷入了糾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