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縣前往隆山的官道上。
陳武的流民大軍,正在緩緩的朝隆山城前進。因為已經在意向上達成盟友,義軍沿途獲得了善友會勢力的接應和引導,行軍速度比預計的要快了許多。
相比於他們的高效,善友會的大軍要慢上不少。
論籌備時間,王匯方他們無疑準備的更久、整體上也更充分,但想要把臨縣內的四萬人發動起來仍舊不是容易事。足足晚了兩天,臨縣的人才在善友會的驅趕下,沿著陳武他們的路開始追趕。
三個縣城的流民,加上沿途掃蕩的一些村鎮,讓善友會的勢力和義軍這邊的總人數達到了近十三萬。因為陳武這邊早早就號稱是十萬義軍,善友會這邊也不肯示弱,打出了大軍五萬的旗號。兩邊隔著二十里地,前後宣稱是十五萬大軍,朝隆山府進發。
這個聲勢,一時無兩!
先前陳武起兵的時候,還只是區區三四千人,沿途的像南家莊、懷莊等村寨,都敢依靠土圍子跟義軍打一打<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現在浩浩蕩蕩十多萬流民,在善友會和太平軍的裹挾下,視線所及簡直可以讓一切人絕望。沿途的村莊、地方的豪強,但凡看到義軍路過,全都放棄了武力對抗的想法。
陳武留給他們的選擇也不多,只有兩條。
要麼主動加入義軍,上交糧食後,餘下可以保全;要麼等義軍主動進攻,但之後會發生什麼就難說了。
擋是肯定擋不住的。
明白了陳武的要求後,哪怕再怎麼不甘心,沿途的村鎮也只能被迫加入義軍。在開到距離隆山五十里地的時候,陳武甚至還收編了一股地方的豪強。
何氏三兄弟!
何家人名義上是隆山府周圍的地主,但實際上的職業卻是私鹽販子。乾的是刀頭上舔血的生活,手上少說也得有個三五條人命。這樣桀驁不馴的主,輕易是不會這麼痛快投奔義軍的。但問題是,他們平日裡賺錢購置的莊園和家業,恰好就在陳武大軍前進的路線上。
那可是十多萬流民過境啊!
反正最後的結果必然是什麼都不剩,這些人一狠心,便決定拿基業賭上一賭。與其被動等陳武大軍開過來,自然不如主動投奔了。
於是,他們召集了平日裡的心腹和一些聽話的家奴,湊了六七十號人,自帶兵器找上了門。
平心而論,陳武其實並不歡迎何氏兄弟的投奔。
倒不是說嫌棄他們職業是私鹽販子,而是因為這樣的人往往桀驁不馴,用起來扎手。
如果沒有善友會在倒還好,何氏兄弟只能投奔陳武一家。等接納他們後,陳武可以慢慢分化使用,將他們的勢力一點點打散。但現在,何氏三兄弟明確表示不願被打散,如果談不攏就去找善友會,這就讓陳武很為難了。
一支真正的軍隊,絕對不能有這樣私兵性質、自成體系的團伙。
不過,眼下畢竟是很需要人的時候,人家主動來投,陳武也不好拒絕。想了想,便專門給他們這類人成立了一個臨時的營頭——綠林營,簡稱綠營。
何氏三兄弟當然不知道“綠營”這個名字的惡意,只當真如陳武所說“綠林好漢”,還以為陳武很看重他們,於是興高采烈的接受了。
何氏三兄弟的加入,似乎代表了一個開始。
隨著“十五萬”大軍浩浩蕩蕩接近隆山,訊息傳開,越來越多別有用心的人開始加入。首先是對官府不滿的各路盜賊、馬匪,得知大軍圍攻隆山,簡直如同遇到狂歡盛宴一般,紛紛朝這邊趕來。其次就是家業就在隆山府旁邊,或者乾脆就在行軍路上搬不走的,由於捨不得基業,也有一些人選擇效仿何氏三兄弟,準備在義軍這邊搏一搏。
由於陳武最先造反、連克沂城、臨縣,還擊敗了隆山府的平叛官軍,名聲極大,加入他的各路強人最多。
短短兩天時間,陳武就先後收編了七八股馬匪、地方豪強之流,總人數多達好幾百。
這些人雖然不怎麼聽話,但基本上都自帶武器,還有不少馬,戰鬥力比普通流民強很多。
由於收了王匯方的帖子,再加上善友會根基更深,道上的名頭更響,也有不少人選擇加入了善友會的流民大軍<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尤其是那些得到訊息晚了、來慢了一步的,更是盡數被善友會的收編。陳武這邊收人還是挑挑揀揀,多少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