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軍部,分管什麼的一目瞭然。
其次是財政署、行政署、內政署三大重頭。
財政署顧名思義,管錢的。
這其後,行政署和內政署的分開,相比於帝國是一個巨大的變革。
松江未來的行政署,負責各級官員的人事考核和任命,包括提拔、審查、降級、任免,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搞人事的,類似於穿越前封建時代的吏部。這其中,還下轄了一個日後讓貪贓枉法的官員們聞之色變的部門:監察處。
內政署則是分管兩郡內政,包括地方的治安、民事案件審理、農政水利的修繕疏通、制定相應計劃促進推動經濟發展等等。
這其中,較大的一個變動包括改組現有的衙役捕快制度,取締地方的民團、私兵,轉而採用警察制度。這在加大了財政壓力的情況下,也將一定程度上壓縮地方豪強、世家的能量,最大限度的減小了隱患。當然,具體施行起來肯定會有很大的麻煩和問題,甚至是地方的牴觸。想要真正落實,還需要很長時間去推動。
對此,陳武也做好了心理準備,並不急於短時間就能看到成果。
即便是這樣劃分之後,陳武仍舊感覺內政署的權利過大。可在現有的帝國體制中,內政部門的權力更大,兼顧了行政的人事權。負責經濟發展、農政水利方面的,都只是內政部門下面的一個分支機構。正因此,現任帝國的內政大臣陳三生才會被認為最有權力的三大重臣之一,甚至隱隱力壓了財政大臣和軍務大臣<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但現在,分管人事的行政和管理內務的內政分開後,權力失衡的情況無疑好了很多,各部門間也更加平衡,而且不至於出現內政大臣過於繁忙無力兼顧各方的情況。
在行政、財政和內政三大部門之後,還有四個不容忽視的機構:文教署、戰備署、新聞發行署和工部!
身為穿越者的他,很清楚文化教育的重要。現在的乾元帝國,教育和知識的傳播,主要把握在貴族和世家手中。雖然也有類似科考的模式,但並沒得到過認真的執行——當然,就算執行起來,能考上的多半也是世家貴族的子弟。陳武很清楚,想要從根子上打破世家貴族的存在,只有兩個辦法:工業和文教!
工業革命的出現,可以大幅提升生產力,將農民從土地上解放,使他們免於被地主控制和奴役。
文化教育的普及,則打破了貴族世家們的壟斷和特權,再加上全面推廣的科舉制度,最終讓寒門甚至普通的農民都有擔任官員的可能。
當然,陳武準備全面推廣的科舉,可不是穿越前某個朝代的八股文章,而是更加實用的、類似公務員考試的制度。詩詞文章只是基礎,吏治、施政、民生甚至理工科知識,才是他想要推廣的。既能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世家貴族們的警惕和反撲,也能積累更多的實用人才,最終將這方世界從封建時代逐漸領入工業革命的門檻!
這或許需要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但陳武等得起。
專門為此成立的工部,就將跟文教署戰略在這方面形成配合。
現在的帝國人,跟穿越前的封建時代基本一樣,對能工巧匠持以輕視的態度,地位並不高。唯一比較重視的軍工方面,也僅僅只是軍械司作坊。但陳武不同,直接將工部拔高到了跟文教、內政、財政一個級別。
不僅僅是要鼓勵工商,更要鼓勵科技的發展創新。
另外,工部中還會下設一個建設署,專門用來修建橋樑、城鎮、碼頭,以及官道的維護甚至是水利設施的修建——這需要跟內政署的配合,前者做出計劃,後者負責執行。
戰備署也不用多說,陳武很早前就有了,這次只不過是正式明確了它的權力:統一負責各部的新兵訓練、糧草輜重的籌措補給、軍用被服帳篷的製作等等。
原有的匠造局和接手的帝*械司工坊,也一併劃入了戰備署。
八部門中的最後一個,同樣也是帝國沒有的機構,就是新聞發行署了。
宣傳機構的重要和力量,現在的帝國或許有一定的認知,但絕對不如穿越的玩家們清楚。而新聞發行署的存在,就是為了稽核、規範市面上的出版——當然,這個只是次要任務,因此這方世界的文化遠不如穿越前的現實世界發達。陳武之所以專門建立新聞發行署,主要用以是想發行推廣報紙,並處理由此引發的相應事宜!
報紙這東西,在松江這邊還比較少見,但在中州早已不